展评 CRITICS’ PICKS

阿涅斯·瓦尔达1957年在中国拍摄的照片。

北京

阿涅斯•瓦尔达个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Cafa Art Museum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2012.03.11 - 2012.04.18

阿涅斯•瓦尔达,84岁的老太太,顶着边缘棕红的白头翁波波头,带着尘封55年的照片回到中国,回到北京。她是摄影师,是法国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新浪潮之母”,是21世纪初再度风生水起的装置艺术家,是陪伴导演雅克•德米一生的妻子,是80岁为自己拍下了自传电影的老人。

2012年3月10日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大型回顾展,不仅是瓦尔达的首次中国展,也是第一次展现她三重艺术家身份的重要展览。而1957年应周恩来总理邀请来华拍摄的一组照片,则是此次回顾展灵感的来源——这些图片静静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瓦尔达也没想到,它们的首次展出会以这样的方式,在这里实现。

这些照片构成了展览中摄影作品的单元。瓦尔达用放大的拼接玩具结构搭出一座红色大门,放在美术馆的入口处,门洞两侧的围廊四面展示着重新放大的1957年照片。这座门既是进入图像世界进行时空探险的切换口,也传达出瓦尔达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认识与回忆。对于国内的观众而言,二楼的“中国回忆展厅”更像是一场穿越:瓦尔达精心拼贴的照片板与她挑选的民间工艺品、图书和各种小物件在展柜中彼此呼应,讲述一个想象与理解之间的故事;而观众的记忆又为这讲述加入第三重声音,就像那些手绘上色的老照片一样,重叠的涂层造出意外的效果。

瓦尔达善于处理故事中难以讲述的部分,在自传电影《阿涅斯的海滩中》,她说:“事物令人困惑的那面让我着迷。”在装置作品的单元,静态与活动的影像是主角,但它们抽象的平面性都被现场的实物打破,仿佛是在戏谑生活中想象必然会在某一面被打破的无奈。当你想收看某位寡妇自语的视频,你需要坐在指定空间内的椅子上;当你要观看心形土豆发芽的三联录像时,你得面对眼前地面上铺放的700公斤土豆;当你以为看见了墙壁上一幅大海的照片时,你会发现地面上大海的影像却是动态的,而且,虚拟的浪花最后竟然落在真实的沙滩上。她总是把意外开辟成另一个惊喜,她是让人着迷的讲故事的人。

最广为人知的电影作品,以海报的形式陈列在二楼展厅的入口处,不过美术馆另有专门播放部分电影的日程安排。在海报对面挂着的,是瓦尔达的三件摄影自画像,左右两件都由头像摄影碎片以令人意外的方式拼成。瓦尔达的面孔引导观众进入一个挂满各种破碎面孔的展厅,厅内两角的镜子中还可以看见自己碎掉的脸,而这,是整个展览的第一隔间。它很像一间密室,让你敞开心扉,直面真相,然后走出去,开始冒险。

“所有的门都开着,冷风穿堂而过。”这是瓦尔达一部电影中的旁白。她的影像就是穿堂的冷风,在她一生中惊动了灵魂的时刻,与那一瞬的感受即时融合。观看她的影像,则是一场反向的重构,我们的感受将与影像即时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