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李杰:And
AIKE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6号楼
2014.09.13 - 2014.10.31
“And”实际上是他与艾可画廊自2009年合作以来,在上海空间的第一次个展,而在意大利空间的个展“Suitcase”要追溯到2009年。与“You”[1]可以清楚翻译为“你”不同,“And”作为连接词,有着比中文的“和”或“与”更丰富的意义,例如片刻停顿,说明一种对立或平行关系,或是某一情景中的欲言又止。因此展览被设定为没有中文名字。像经常发生的那样,他留了一段文字给观众作为提示。其中写到一种“虽然是可以努力再次触及,但我不会有所行动了” [2]的时刻。这让人联想起的是2012年他在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个展留下的文字:“有一天,你很想对某人、甚至某件事情说谢谢,又或者痛骂一番。最后你都没有。”而这次,“And”作为最末段出现,也许可以理解为转折的意思,提示着已经板上钉钉的状态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正是李杰创作的一大特点。那些获得充分认可与喜爱的系列也可能无预兆的减少。例如还在学生时代的他从2001开始绘制的条纹或格纹“手绘布”,近几年他已很少绘制,也很少再展示(2013年与其导师吕振光的双个展时有过一次展示)。与此同时,新的形式和系列却频繁闪现,例如在木板上绘制的《Have you shaved your legs》(2012),或者单纯由现成品构成的作品。笔者曾经只是有感于艺术家擅长捕捉和转化直觉的本领,一种“以纸板、乳胶、柔和的色调让观者获得一种仿佛回到母亲怀中的安全感”[3],却忽视了他作品里的一种强劲的力道,对既有和习惯的突破、强调独立思考与起身行动的勇气。“手绘布”是脱离画框的绘画,;“纸板画”及其延伸的不断发展,除了贯彻自身创作以外,它也叩问了对于非架上作品收藏的评估标准,要知道不少藏家一直因为担心“纸板”的保存问题而选择放弃。
艺术家经常从百安居、宜家或街边五金店挑选创作材料,以“陈设”的方式与观众分享生活的特定时刻带来的遐思,观众也在共情里触发自己的记忆和连觉。对于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度和控制力也是艺术家关心的内容,也因此在其创作中常见洗手间、酒店客房、行李箱这样介于公共与私人之间的处所。在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将“And”暂时理解为处于两地“之间”的状态。当艺术家将手绘布用于个人及社会生活之时,画可以作为毛巾、也可以是一面旗。它可以出现在哪里,可以被用来干什么,都是艺术家对于个体在社会生活的参与度以及处理矛盾和挫折的一种行动。
不过在“And”展中,艺术家偏向回到绘画本身去执行,新作主要由“纸板画”这一系列展开。在2010-2011年的初期展示中,纸板画面通常多见相对均匀的纯色,例如《Nivea - Dry Comfort》(2010)的“雾白色”,以及《In purity, I silently reach for you》(2011) 的盥洗室陈设中出现的浅绿、浅蓝色调。其后画面逐渐复杂起来,也出现了刮擦、更多刮擦、圆珠笔浅痕或是一颗突如其来的钉子。“And”中的“纸板画”上随处可见手写体的字迹、笔迹划痕、修正液或者涂改段落已显得游刃有余。画面出现的内容从早先常见的日用品商标图案和品牌字母,发展为局部肖像,几何图样与实物描绘的叠加或是难以名状的涂鸦。画的周围开始放置诸如壁灯、毛巾等现成物或者照片,形成艺术家称为“Setting”(陈设)。从今年3月开始出现他新的尝试,即使用投影仪将影像投射到“纸板画”所在及其延伸范围,让影像将“纸板画”包覆其中,是对陈设和观展体验的进一步处理。“And”中,有4幅画不同程度的使用了这种新的呈现方式。绘有灰色女性肖像的《A Life of Surprise》(2014)被置于利用投影仪在无可播放文件时造成的一片莹白之中,投影发出的光亮将它置于一个被强调的位置,又使它平面化。仿佛被置于身不由己的剧场之中,画面本身及其细节也随之产生变化。影像与时间之间有着更为直观的联系,它的丰富性定将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更多新的变化。
1.2013年,李杰代表香港参加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在香港馆呈现了个展「你(你)。」。此外,由M+美术馆和香港西九龙文化区共同策划了一个延续性的个展「你。」 在2014年举办。
2.原文:‘I gaze at the front of it, or say, its face. 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at the back, or inside it. It is in a distance, long gone, reachable but motionless.
I think I am the same too.
And.’
3.引自笔者在2011年为艺术论坛中文网撰写的一篇展评。
文/ 卢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