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邵一,《崇拜物:旋转内部的矛盾》,2014-2015,装置,螺纹钢,620x170x150cm.

北京

邵一:造图腾

香格纳北京 | ShanghART Beijing
北京朝阳区草场地 261号
2015.04.12 - 2015.05.17

在信仰缺失、物质侵占精神成为常态的时代,巨型装置本身就是对宏观叙事的重塑,通过极具张力、甚至相当浪漫主义的视觉表象,构建一种心灵层面上的自由而稳固的秩序。在邵一个展“造图腾”中,质感、体积感和重量感,对于空间的改造,以及光的幻象,共同营造出一个抽离于当下现实的平行世界——钢筋、钢板、脚手架、安全网,这里仿佛是真正的施工现场,围绕着置于展厅中心的“灵物”架起高台。直抵天花板的《崇拜物:旋转内部的矛盾》(2014-2015)和《崇拜物:物体本身无意义》(2014-2015)在组装过程中的景象,如展览海报上钢筋烧熔、火花四溅成密集的抛物线,比完成后的现场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这两件主体作品像它们的标题一样充满了形而上的意味,并因其规模而生成了强有力的存在感。

像这样逻辑线索清晰、观念明确和剧场化的整体结构,在近期北京各类喧嚣的回顾展、行为项目、抽象绘画或影像展览的潮流中,明显地呈现出一种专注和沉着的气质。由于展览主题指向的是那些与人性和集体意志相关的、可归于哲学范畴内的终极问题,因此过于细节或具体的分析反而不容易落到实处,如艺术家对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式——显然邵一并不属于以创作媒介确立个人风格和语言独特性的那一类。所以,相对于讨论某种形式、概念和审美,更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性可能是,作为邵一在北京,这座中国大陆的艺术中心城市(或者之一)的首次个展,“造图腾”为本地尚未了解与熟悉他的(艺术行业内外的)观众提供了一个异质的现场,去打开视野,释放那些被长期局限在现实事务之中的想象力。

回到展览现场,这个消除了时间感、不辨历史和未来的结构,似乎是工业文明的象征之物,或是饱经磨损和破坏后的精神遗迹。在废墟上建造新的图腾,既是一种文化进行自我修复的机制,也可以出于个体的本能。如果说在今天,艺术家的工作是将碎片化的现实分解得更加彻底,从中找到思想的支撑体,并整合成可视的、新意志的景观,那么邵一所造的“纪念碑”,正为那些受困于佩索阿式的惶然的灵魂,提供了一处在空间中短暂,却在图像中永恒的寄托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