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难看:暧昧的伦理,去阶级眼光
剩余空间 | SURPLUS SPACE
武汉市宏图大道8号武汉客厅F栋穆金文岸2层
2016.05.22 - 2016.08.12
剩余空间的最新群展以“难看:暧昧的伦理,去阶级眼光”为题,探讨“难看”一词延伸出的修辞策略的暧昧属性,展出了白谦慎、何岸、何意达、William L.Lutgens、谭天、肖克刚、赵要7位艺术家的作品。
在展览题目中,“难看”指向“难以辨别”之义,策展人鲁明军将其内涵解释为以下几个层面:感官上的审美和趣味判断,伦理道德的正确与错误,阶级话语和政治权利。在展厅一进门,白谦慎先生于2003年出版的《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一书以视频和照片的视觉方式呈现。白先生在书中以吴昌硕与重庆理发屋两块牌匾为例,探讨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间的关系,其中提及经典性与民间性中共同体现出的修辞策略的局限,援引出整个展览的策展意志。接下来的艺术家们针对这一命题,从个体实践出发呈现出各不相同的作品面貌。其中,何意达的作品强调个人在雕塑语言上的自足,基于材料质地的异同采取相应的塑形或摆放,材料的谨慎选择直指作品与现成品间的暧昧关系;谭天在作品中探讨了艺术系统内的身份和话语权利,将关于审美或趣味判断的对话加入画面,在这种失去主体至上位置的创作方式里,艺术家和作品的性质都在发生着转变;何岸选取了三部电影的截图,将荧幕图像用反镜像的方式转移到瓦楞纸的承托和铅笔的平涂之中,将电影叙事与现实的符号痕迹相重合,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叙事立场。
杜尚之后,“可见性”不再作为理解作品的第一要素,概念的纯粹性大行其道。无论审美还是审丑,它的本质都是一种修辞方式。时代性的美学观点总是特定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如今我们关心的重点不再是何为美丑或如何表现美丑,而是它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就“审丑”来说,白谦慎先生将其渊源上溯至明末清初的帖学末流和碑学之兴,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前后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美学思潮的影响,再经历建国前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加固。“审丑”观念的流变不仅体现出公共价值观的更替,亦是阶级视角的转移。本次展览的意图不是在封闭的体系内探讨语言问题,而是用批评的视角反思美学实践的方法和作用。只是对于整个艺术系统来说,审美的历史基础过于深厚强大,包括围绕审美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创作方法论和展示机制的完整性,都将这种理应被悬置的审美变成了困兽之斗,仍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精致化的外表,导致批评的视角落入模棱两可的处境之中。
文/ 朱荧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