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1852 results for:

  • 新闻 NEWS 2011.01.08

    2010年卢浮宫参观人数再创新高

    《美联社》报道:昨天卢浮宫公布了其年度参观人数:2010年该博物馆共接待观众850万人,三年连创新高。

    去年,共有780万观众参观了卢浮宫永久馆藏,除此之外,临时展览(包括俄国艺术、阿拉伯考古与历史展等)也是吸引观众的因素。

  • 新闻 NEWS 2011.01.08

    旧金山市政府向亚洲艺术博物馆基金会提供9900万美元贷款

    《旧金山观察家报》记者Katie Worth报道:旧金山市政府将向亚洲艺术博物馆基金会提供9900万美元的贷款对其进行挽救,这也是该政府对私人非盈利机构有史以来最大限度的扶持。

    这家博物馆是远东以外亚洲艺术品收藏量最大的机构之一,由于基金会的财政危机,该博物馆曾一度陷入倒闭的危险。

    旧金山市市长Gavin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01.08

    李-克瑞斯娜个展

    Ara H. Merjian

    展出的这些作品,是李-克瑞斯娜(Lee Krasner)分别在纽约工作室和Springs的谷仓完成的,从懵懂的绘画实验到技艺精湛的力作,作者的创作之路有迹可循。50年代的很多水粉画都受到了戈尔基(Gorky)和波洛克的影响,但最终她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比如

  • 新闻 NEWS 2011.01.07

    第三届亚洲艺术博览会开幕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亚洲艺术博览会于2011年1月7日至9日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行。本届亚洲艺术博览会成为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巴黎秋季艺术沙龙”亚洲选拔展和中国同名展为契机,选拔亚洲优秀艺术家推向世界高端市场,并引进西方优秀文化。

    本次博览会的系列活动包括:亚洲艺术高峰论坛、亚洲艺术奖、亚洲儿童艺术展、亚

  • 新闻 NEWS 2011.01.06

    盖蒂博物馆前文物负责人Marion True对自己的遭遇表示不满

    盖蒂博物馆前文物负责人Marion True2005年因涉嫌收购从意大利非法挖掘的文物而被判入狱。近日,她向《艺术新闻报》透露了5年狱中生活之后,她为何难以接受这个无果而终的判决。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01.18

    刘茵:汤中倒影

    早二

    选择这个时候评价刘茵的作品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她的作品让人有更多的期许在其中,也许通过她与观察社的合作只是更加凸显“观察”的意义——观察社的观察和艺术家如何通过与空间的合作实现自我进化。毕竟观察社(原本是隐匿在广州海珠区闹市中间的一间小店铺)的存在本身除了不断发掘艺术实践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艺术家的合作逐步建立起一种新的艺术价值判断的尝试。

  • 杂志 PRINT 2011年1月

    奈良美智

    塞拉•博克瑟 | Sarah Boxer

    上次在纽约,奈良美智的那些可爱、愤怒的女孩儿被放在村上隆策划的名为“小男孩:日本爆炸性次文化的艺术”的大型展览上展出(日本协会,2005)。当时,奈良创作的这些小叛逆者成了“超平”(superflat)艺术的代表。而奈良最近在亚洲协会博物馆举办的个展“奈良美智:没有人是傻子”(至2011年1月2日)却给人带来了不同的感觉——他的这些作品能算“超平派”吗?

  • 杂志 PRINT 2011年1月

    第八届光州双年展

    丹尼尔•伯恩鲍姆 | Daniel Birnbaum

    “万人谱”,2010光州双年展是一次大手笔,企图将一切可见的东西都收入囊中。我觉得这也是很多国际展览的愿望,但要想尽展视觉的力量、图像的生命,以及艺术在这个图像世界中的作用是需要决心和勇气的。由纽约策展人Massimiliano Gioni策划的本届光州双年展的题目借用了韩国作家高银(Ko

  • 杂志 PRINT 2011年1月

    库尔特•施维特斯(Kurt Schwitters)的艺术

    格拉汉姆•巴德 | Graham Bader

    在1919年与库尔特•施维特斯(Kurt Schwitters)相识之后,柏林达达主义者理查德•胡森贝克(Richard Huelsenbeck)对他有句十分著名的评价,他挖苦施维特斯是一个赖在“静止而舒适的中产阶级世界里”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中下层阶级”——甚至还说他是“达达主义革命中的卡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 杂志 PRINT 2011年1月

    一千字: 萨阿丹•阿菲夫 (SAÂDANE AFIF)

    François Piron

    前言:Francois Piron

    看起来,美术馆越来越喜欢那些关于美术馆本身的展览了——一来可以通过对其历史的反思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二来可以显示它们的开放,对之前需要花大力气才能接纳的形式和做法敞开了怀抱。作为这种变化的一部分,美术机构打心底希望这种围绕非物质性作品组织起来的展览上门“挑战”。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空白”展,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最近在纽约现代艺术馆的回顾展,以及蒂诺•赛格尔这样的艺术家在机构体制内获得的成功。

  • 杂志 PRINT 2011年1月

    党的路线:刘欢吉的《思乡的战士》

    琼•奇 | Joan Kee

    在当代艺术中,任何事情都会发生。任何事情,但并不包括明显依照命令所创作的世界上最专制的几个国家的艺术。按照这一逻辑推理,这种“官方艺术”就不可能是当代的,因为它对于现状的任何认识都是被一个专制政府所规定的。但是,绘画或雕塑作品反映官方命令的过程却是迂回曲折的。这些作品的题材和风格看起来非常统一,然而它们对于现状的评述比我们从其表面所推断出来的更多。在新自由主义世界之外,有如此之多的绘画作品依然严格遵守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例如有一种绘画,与其说它既古雅又过时,不如说它是一种对于等待共产主义黎明的时代的深切留恋——然而这种堂吉诃德式的渴望在1989年以后看起来如此的不切实际。

  • 杂志 PRINT 2011年1月

    波普之前的波普:威尔斯,塞克和希区柯克

    詹姆斯-霍伯曼 | J. Hoberman

    病毒般的艺术抱负

    二十世纪的电影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影片,既能够赢得大众的喜爱,又能获得行家的赞赏。对于一些人而言,主要是欧洲的早期电影工作者,电影就是一个媒介;对另外一些人,尤其是美国人,电影是一个大众媒介。后来的电影人们,其中包括格里菲斯(D.W. Griffith)和卓别林,作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家,他们将新一批观众作为更大一批的传统的剧场观众来看待;

  • 杂志 PRINT 2011年1月

    Mathaf: 阿拉伯现代艺术博物馆

    安妮卡-莱森 | Anneka Lenssen

    塞尔维亚艺术家Fateh al-Moudarres1965年画下了自己演绎的版本《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画面上杯盘狼藉,这些布道者、宗教偶像毫无神圣之态。几十年过去,在多哈新开放的Mathaf: 阿拉伯现代艺术博物馆里,公众们首次看到了这件作品,它将近六英尺高,由油画颜料、沙子、蜡做成,画中的基督徒沉沦于杯中之

  • 杂志 PRINT 2011年1月

    毕加索:吉他,1912-1914

    罗莎琳德•克劳斯 | Rosalind Krauss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月13日至6月6日

    策展人:安妮•安兰德(Anne Umland)

    威廉•鲁宾(William

  • 杂志 PRINT 2011年1月

    "隐藏/寻找"

    史蒂芬•沃森 | Steven Watson

    国家肖像美术馆的展览“隐藏/寻找:美国肖像中的差异与渴望”终于开幕了。几周前,我写的一些东西(在这华盛顿的次风波之前,也就是付印之前)仿佛给这个展览带来了一些不祥之兆。当今,男女同性恋已经被接受,他们作为公众人物和演员出现在电视节目(例如《同志亦凡人》、《威尔和葛蕾丝》、《女欢女爱》)、电影(《费城》、《哭泣游戏》、《断背山》)和流行音乐领域(Elton

  • 杂志 PRINT ISSUE 2011年1月

    2011年1月

  • 采访 INTERVIEWS 2011.01.06

    卡特琳娜·格劳斯

    Anthony Byrt

    柏林艺术家卡特琳娜·格劳斯(Katharina Grosse)以巨大的装置作品而著称,这些作品探索的是绘画如何在一个扩张的领域内发生作用。在此,她讲述了迄今为止最具雄心的项目《更上一层楼》(One Floor Up More Highly),展览于12月22日在MASS MoCA开幕。而她目前的新画作在Santa Monica的Christopher

  • 新闻 NEWS 2011.01.05

    街头艺术家在洛杉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Geffen当代馆前举行抗议行为表演

    《洛杉矶时报》记者Deborah Vankin报道:本周一晚,众多街头、涂鸦艺术家及退伍军人聚集在洛杉矶现代艺术博物馆Geffen当代馆的停车场前举行抗议表演以反对Jeffrey Deitch馆长。

    这群艺术家包括芝加哥艺术家、越战老兵Vietnam War和Joey Krebs a.k.a.。他们轮流用激光涂鸦枪在博物馆墙上涂写。艺术家、电脑程序员Todd

  • 所见所闻 DIARY 2011.01.09

    回到土地 [泰国,清迈]

    安静(Lee Ambrozy)

    当我们从北京过来的小团队的干裂嘴唇终于开始变得湿润起来,泰国的风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艺术家林一林由两部分构成的展览“谁的土地?谁的艺术?”分别在泰国的曼谷和清迈附近的知名艺术家聚落“土地”举办。这次展览为吴承祖(Josef Ng)策划、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主办。关于土地基金会名义的问题,泰国艺术家Kamin

  • 新闻 NEWS 2011.01.04

    印度政府计划仿建泰特美术馆

    《纽约时报》记者Kate Taylor报道:《印度时报》透露,印度政府计划仿照英国泰特美术馆的样式改造一座废弃的发电站。新德里国家工业与基础设施发展公司打算将这座占地59英亩的因陀罗普罗斯泰发电站改造成为一座“绿色”文化与商业中心。

    除了美术馆之外,此处还将建设政府办公楼、公交车站、地铁站和城市森林。一位官员向《印度时报》透露,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