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仇晓飞:问松柳
佩斯香港 | Pace Hong Kong
中环皇后大道中30号娱乐行15楼C
2017.03.20 - 2017.04.27
自2014年的个展“南柯解酲”以来,秉承艺术家从记忆、情感释放以及对生命认知展开推进的脉络,仇晓飞架上的工作已经由最初扭曲实物的再现,逐渐背离早期具象的创作方式,转而寻找语言和物体无法表现的视觉层面。与其称之为图像,他的创作更类似利用绘画的基本语言去接近人的潜意识的过程。之前个展中的一些具像的图案、几何形状,甚至在画布上出现的现成品在此次展览中被精简替换,展览“问松柳”为观者呈现了仇晓飞在绘画语言探索中更开放的路径,同时也展现了创作者徘徊的过程。
从表现手法上看,“问松柳”如题目中“松”与“柳”两种既有相似性又全然不同的植被所暗示的那样,呈现出两种鲜明的状态:《云雾No.2》的画面松弛, 近似无意识的表达,其喷绘与画面中潦草的笔触给予图像流动与飘逸的印象,喷绘的底色与表层的笔触所形成的关系也处在一个相对迷离的状态;而《柳域》在结构上则显得繁复得多,画面局部色彩的叠加,被刮刀削减、涂平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表层颜料堆积,以及保留空隙中依稀可见的喷绘背景,为画面提供了视觉上无序的纵深。球体的位置与背景轻薄褐色及前面多处螺旋状笔触构成多个横向纵向的面,同时周边笔触与这些“面”对立冲突,使之陷入格格不入的僵局。艺术家特意将此件作品在画框后加厚,与墙面拉开距离,以展览方式强调作品自身及外围所营造的空间感。而《植》、《骇》、《双螺旋》则呈现了两种状态在同一画面中的并置。这种状态的并置并非简单地通过画面厚度及空间感呈现,艺术家在每件作品的构图中,借用拼贴、拓印喷绘、 缝制,叠加其早期作品局部,或是采用非常规的帆布,例如床单等生活用品,来表现多种绘画语言交织下使画面成立又互相抵消的递进关系。同时展出的一系列手稿上的螺旋体、搏斗的场景以及更多很难用语言描述的生物也为绘画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依据。
一名纽约知名艺术评论人曾称仇晓飞的作品 “缺少独创性,这些绘画可以是任何1982年以后的创作。” 的确,在仇的作品中不难找到了霍夫曼、里希特、劳申伯格、波洛克和涂鸦艺术等20世纪绘画史中名家的痕迹。但而对于一位艺术家作品的评定是否仅需建立在其视觉呈现上?如果我们回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就“何为美国绘画”的发问对建立“美国身份”在国际绘画领域的地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尤其当我们承上启下地去了解一位艺术家的创作时,在任何一个节点上的判断都显得过于草率。对于仇晓飞当前的创作而言,即便画面保留了某种构图的痕迹,但在绘画语言中摸索一种更能接近其记忆和潜意识本真的表达上,艺术家又向着他所努力的方向迈出了更大的步伐。而对个人记忆以及潜意识开放的同时,连带的是更广泛的集体意识。
文/ 贺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