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刘鼎与韩东,“就此别过”展览现场,2017.

北京

刘鼎与韩东:就此别过

魔金石空间 | Magician Space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大山子798艺术区798东街
2017.05.04 - 2017.06.25

艺术家刘鼎和诗人韩东合作的展览以“就此别过”为题,似与韩东近年出版的诗集主题“重新做人”形成对仗。刘鼎从古代碑刻书法中找到这几个字,为韩东重新制作了这本诗集,将其展示在展览入口处,与其并置的刘鼎的一幅画得颇放松的怪异松树图,题为“别过”。在诗人韩东和艺术家刘鼎过从最密的1990年代,韩东与好友朱文等人发起了“断裂”行为,宣告一种独立的创作精神,对当时年轻的刘鼎影响甚大。彼时的“断裂”与今日的“就此别过”、“重新做人”,看似都是一次性的决绝宣言,事实上却是他们二人身为创作者的自觉工作状态——对一切既有规则、体制、观念保持警惕,并且积极面对由此带来的在思考与创作中所必须面对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的体现之一,亦是不断“别过”的前提:对抱有警惕的对象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这其中也包括对自我工作、境遇的回望、总结和自我批评。

如果没有交错、多重的隐喻,“就此别过”很像是艺术家刘鼎的一次微缩的个人回顾展,或者一部自传的图文目录。展览最大体量的作品《一日》由六组图像组成,分别记录了刘鼎针对1976年、1979年、1989年、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的回忆和评述,以艺术家曾涉猎的这些不同年代的作品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文化符号编织而成。一些过程中抛出的问题,在转换了历史境遇的今天依然值得反思。在1990年代的一组作品中,他引用了当时作为先锋作家代表的王蒙小说里的一段话:“他试着哼了哼在旅途中听过的那首香港的什么‘爱的寂寞’的歌曲,他哈哈大笑,他改唱起‘兄妹开荒’来。”纵使外在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在90年代如何翻转,“改变都是外在的,文革的基因早已深深地根植在一代人的生命中”(刘鼎)。同一组作品还记录了刘鼎在2016年上海双年展展出的作品《1999》,其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90年代的发展,刘鼎借此传递着他的一种认识:中国知识生产的改变至今微乎其微。

虽说展览是从刘鼎和韩东个人的视角出发进行叙述的,这种叙述却是“隐忍”的,并不夹带过多的私密经历和个人化情绪。只有互为隐喻的只言片语和图像的碎片,令一些对于艺术家个人经历有所了解的观者不由地遐想,比如2008年的一组图像中,有刘鼎根据亲身经历的“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创作的作品《献给情绪性舆论制造者的墓碑》的局部图像,近处的一段印刷体文字写着“在/激流中/碰撞/膨胀/搏击/等待新生” 。临近的另一个画框中,我们或可称之为书法的作品上,有源自《红楼梦》中黛玉的诗文“冷月葬花魂”,以及每句只写了头两个字的葬花词:“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在如此隐忍的叙述中,如同阅读并不直白的小说一般寻找隐含的故事线索和问题,是为观者观看这一展览的一大兴味。

另一方面,隐忍的叙述让刘鼎的自我批评也成为了某种艺术家内在的隐逸行动,因为除了历史公共性的问题之外,其自我反思的具体内容着实令观者实难捕捉。然而我们在展览中至少可以看到由反思的行动所带出的情感的形状,这在韩东的诗作中有清晰的描绘: “多少年,我狼奔豕突,又回到原地,变化不大。多少年,我鸡零狗碎,进三步退两步,空耗时光……总之是太聪明,不够笨。总之是小聪明,大笨蛋。”(韩东《自我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