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施勇,《规则之下-L》,2017,铁、不锈钢、原子灰、环氧底漆、面漆PPG、丝网印,133x122.5x17cm.

上海

施勇

香格纳上海 | ShanghART Shanghai
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2017.09.27 - 2017.10.30

施勇的个展“规则之下”如其标题所意指的,将入口及整个展场的作品强行封堵、切割、挤压限制在1.36米的高度,并在这个“规则”的空间容器中把实验的对象锁定在一辆被切分的汽车身上。1.36米是根据展览中作品《规则之下-H》的高度而定,这件作品取自汽车的主结构部件,其高度是经过艺术家强制性的折叠干预,即时形成。汽车作为一种日常物,拥有一套尺寸标准,施勇对其标准进行干预并重新制定的绝对性规则(1.36米),似乎是为展览构建的一种瓦解日常规则(标准)的策略性基准。而这种做法也应对了他说的一句话:“限制(规则)就是一种’逼迫’,但逼迫有改变的可能。”他试图在无法逾越的规则中去寻找改变“逼迫”的方式。

除了制定规则,施勇还将实验的对象(一辆汽车)进行暴力解剖,并重新缝制表皮,加以美化来呈现。由此可见,艺术家在揭开日常“系统”面纱的同时置身其中去建立“佐证式”的拷问,其线索仍延续了2015年的个展“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按照装修工程的正规流程,通过一段无法被辨识的文字把碎片化的边角料贯穿起来。只不过实验的对象发生了改变,一个是失去使用价值的边角料被重新灌以语法,另一个是经受暴力后被加以修饰伪装的汽车碎片,但它们都从属于人以及人所处的社会规则之下——或许“人和规则”之间的关系才是施勇真正要探讨的问题。其实施勇对此关系的探讨,从早期至今有不同形式的延展。首先我们要追溯到他1995年在家中实施的作品《扩音现场:一个私人空间的交叉回声》。这件作品里,他将住宅中人在不同空间发出的私密性声音通过扩音装置全部进行放大,以强行介入的方式把人被侵犯导致的不安和焦虑完全暴露出来,由此影射出当时极度纷杂、开放的现实带给人身体和精神的压力,最终艺术家通过作品直接的反弹出来;而在“规则之下”里,艺术家20多年前把身体置控于自制的“规则容器”中对其实验的做法仍然存在,但创作方式不再是直接性的身体考验,而置换成另一种依附于视觉和材料的装置物件——例如,“规则之下”的系列作品将拆解后碎片化的车部件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切割、焊接,并精心打磨抛光整形,所有边缘或切面均严密填实,最终进行喷漆、表皮上色,给予物体一种假想的坚实质地。在这里,不同时期艺术语言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或许取决于艺术家面对不同时代的现实情境,其身体做出的反馈区别——从过去物理性或生理性的影响,逐渐指向心理层面。

然而,展览所暗藏的作品线索又隐约地揭示出施勇所认为的“这种改变似乎只是改变了世界表皮”的内在现实隐患,正如展览中唯独两件未被切割的作品“规则之下-D&E”——《规则之下- D》中浓黑的机油在透明的PVC软管中隐隐流动,时不时发出声音,管道的两头似乎通向无从分辨的墙体路径——像一种无法被切割的活动着的细菌能量,一旦被释放,它可能会瓦解整个空间的语法。而《规则之下- E》,仿佛把某些不能被曝光的事物囚禁在一个方形的铁质空间中,内部发出的间断性的撞击声与安静、美观的视觉现场形成一种对峙,试图在扰乱观众对展览中“一刀切”规则的感知。这两件作品为展览的整体气质增添了弹性;而汽车在展览中也更指向一种可参照的现实系统,虽然表征已被破坏废弃,但在解构、切割其系统之下仍有更多的看不见的事物处于休克当中,这或许恰是改变的能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