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托马斯·拜勒与里克力·提拉瓦尼,“明日之问”,2022,展览现场.

北京

明日之问

格莱斯顿画廊|Gladstone Gallery(画廊周北京特别项目)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2号798艺术区A08楼二层
2022.06.24 - 2022.07.23

托马斯·拜勒(Thomas Bayrle)与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的联合项目“明日之问”(Tomorrow is The Question)在798艺术区内的原718联合厂历史建筑中实现。共享展厅的两位艺术家试图为观众营造整体的视觉环境与互动的物理空间:印有男女舞者重复性肢体动作的壁纸选择性地覆盖、顺势翻新斑驳的墙体,迎接两组嵌入在地线索的平面作品——拜勒以标志性的“超级形式”(superforms)生产了华语流行乐歌手邓丽君的系列肖像,这位天后的音容笑貌由单一的、变形的元素(如手机、皮鞋)编排而成;提拉瓦尼的文字绘画拼贴了一层今年发行的 《人民日报》,用简体中文、汉语拼音、英文在报纸的不同版面写下“明日之问”,同样带有“明日之问”字样的乒乓球桌依次摆放在空间的两侧,访客可以随时取用球拍上场比赛,或落座场边散布的塑料凳休息、观摩他人的战况。展览现场没有配备围挡、计分牌等赛事专用器材,在此发生的竞技运动更像是惬意的社交、娱乐活动。

展览期间的一个周六傍晚,艺术小组梦多La Mondo发起了FoooART “Ready To Serve”项目,将其他艺术家当作料理灵感供应特色菜。一侧铺设桌布的乒乓球台被临时借用为自助餐桌,展示一道道即食作品;观众翻阅计分牌能够解锁神秘食谱。例如,绿豆汤受到周育正的启发,以“渐变”、“绿豆”、“冰糖”、“中暑”、“沉淀”、“喜怒无常”、“家政”为关键词,制作一碗看上去有待清洁的饮品。对于非传统菜谱研发食物的接受也显示出了某种与异样的、未知的事物共存的勇气。另一侧保持原状的乒乓球台依旧是开放给观众进行友谊赛的场所。与此同时,播放华语流行金曲的展厅如同大型KTV包房,熟悉的旋律与煽情的歌词瞬间连接起相知的伙伴或偶遇的路人。

“关系美学”理论涉及的烹饪、体育等参与性实践不断再现或生产好客的、亲密的交往形式,打破艺术与生活、机构与私人的边界,观众贡献的互动往往作为激活展览的表演与景观而存在。但在变动的社会政治语境中,进入对话关系不再只一种是美学诉求。上世纪70年代,乒乓球队互访成为中美恢复外交的体育事件;到了保持社交距离、充满后真相的当下,乒乓球赛仍然扮演着彼此试探的角色,让我们通过运动与大数据塑造的公共空间重新建立接触与信任。个体的流动和群体的聚集或许是今日的难题,是持久的“明日之问”,在昨日找不到演练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