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黄马鼎,《我曾有过机会吗?》,1999,布面丙烯,154,9 x 121,9 cm,黄马鼎基金会及纽约P.P.O.W画廊惠允,© Martin Wong Foundation.

柏林

黄马鼎

KW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Auguststraße 69
2023.02.24 - 2023.05.13

柏林KW当代艺术中心正在进行的展览“故意捣乱”(Malicious Mischief)依照时间和主题,梳理了黄马鼎 (Martin Wong)从1960年代末到1999年因艾滋病并发症逝世前的实践及作品,标志着这位美国华裔艺术家的创作生涯第一次在美国之外的艺术机构得到全面回顾。从图像内容上看,我们可以发现两条彼此交织的线索,一是诸多东方元素对艺术家的影响,比如英文字母书写的书法卷轴、画上的中国字符、佛教符号、星象图等等;另一重线索则是他对1980年代波多黎各移民聚居的纽约下东区(移民们称之为Loisaida)城市景象的描绘。在后者中,下东区廉租公寓最常见的红色砖墙外立面如藤蔓植物般蔓延,甚至在他描绘室内场景时,窗外的风景也变成墙的一种。如此高密度的景观塑造让黄的画面带上了某种迷幻色彩,正如这一即将消失于1990年代纽约士绅化进程中的混乱、无序的少数族裔“隔离地带”也充分吸收了生活于其间人的心理及生命能量。黄马鼎作品中出现的人物(而非肖像)大多是混杂着黄种人的有色人种,其中很多是他的朋友,也有新闻中的人物,他们时而呈现出一种角色扮演的姿态,成为消防员、囚犯等等,时而本色出演,只是单纯地做他们自己。大量半赤裸的身体、健壮的身体、直白的性暗示——艺术家毫无顾忌地在画面中释放着他的欲望和幻想。

在这样的语境下,黄马鼎从加州小镇尤里卡(Eureka)搬到纽约前后所画的《把我的烦恼告诉黑八(尤里卡)》(Tell My Troubles to the Eight Ball [Eureka], 1978-81)和他在旧金山老家去世前的最后一幅画《我曾有过机会吗?》(Did I Ever Have A Chance?, 1999)似乎形成了一个首尾衔接的循环。前者中,如道家仙人一般腾云驾雾的“神奇八号球”(美国用作占卜游戏的道具台球)被一圈大眼睛骷髅环绕;后者中,化身为印度神话里人首蛇身女神那伽的美国传奇名媛帕蒂·赫斯特(Patty Hearst)与她被定罪时说的第一句话“我曾有过机会吗”同框出现,而画面下方同样排着一排精灵般的骷髅。必然与偶然,时代与命运,甚至与欲望本身的和解似乎都能从上述循环中找到对应。

今天重新观看黄的作品,如同翻阅那个混杂、变迁的时代留下的鲜活记录,其中蕴藏的野生的、“杂种”的能量仍然能对艺术界不断被细分、转化和认定的知识体系形成拷问。它期待观众创造一种新的语言,以避免对一些具有“文化复杂性”的人群和事物做出过于简单化的概括。展厅中,黄对手语(手势)的反复描绘,仿佛印证着这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