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山水
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 Beijing Center for the Arts
北京市前门23号院
2009.09.19 - 2009.10.31
《山水》的展览现场因简洁而略显寥落。然而,从外观到其中,我们不难发现展览策划者狡黠的幽默感以及不同艺术家对于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和诠释。
展出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包括林璎的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什么正在消逝?空室》及两部参展影片《第十一小时》和《家园》。三部作品运用简洁而充满张力的手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有效特质,引导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紧紧围绕环境保护这个在全球都显得愈见紧迫的话题。然而,有别于电影的宣传和叙事能效,林璎的作品《什么正在消逝?空室》却给人一种抒情性极强的震慑效果,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时间推移中停滞并凝固的瞬间。在暗室中,当观众手捧用以放大地面投射影像的屏幕,那些正在我们身边消逝的物种会随着呼吸而轻轻晃动。伴随耳边传来它们或行动或啼鸣的种种声音,观众的心情就会像手捧内心深处的沧海:小心翼翼,看那些鲜活的生命在波光水影中倏忽而过。
第二类作品来自两位中国艺术家和学者。汪建伟的装置作品《隔离》似乎有些晦涩。偌大的纪念碑用五、六十年代制造的家具堆砌而成,高大、陈旧。置身于作品内部时,光线透过家具的骨架投射其中,一种历史的非现实感突然升腾起来。虽然并没有完全读懂作品说明上的文字,但却对作品有了一种“通感”式的理解和认识。汪建伟和周伟的作品都透过了环境保护这一主题让人们看到了环保之外的另一些东西——那是一种文化、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等等的逐渐消逝。他们就像林璎作品中的生物,以缓慢的态势悄悄地正在或已经消失在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当中。当人们走出展场,在北京的大风中看到包裹了整座楼的“人工绿植”时,会不会在苍凉和低落中多一点无奈的自嘲?
文/ 杨浥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