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约瑟夫‧孔苏斯与曾建华联展
Para Site
香港鰂魚涌英皇道677號,榮華工業大廈22樓
2009.11.29 - 2010.01.27
曾建华的作品向来為人稱道,其文字裝置特立独行,谨慎精微,因应不同语境伪装成墙纸和平面设计,融入不同功能的空间。曾建华的新作“If Someone Calls it Art, It's Kun(s)t” (2009)一反其过往作品的特色,拒绝从前对手艺的强调和对空间的建筑性运用。曾早前一件展示浮动文字的录像装置作品,證明了这种转向早見端倪。展览现场Para/Site艺术空间里,一缕缕黑色冲切文字贴纸鸷腾在空间正廳的墙壁,角落甚至空调出风口;空间中心悬垂着一个灯泡,每分钟的忽明忽灭在展场里重复燃点黑暗。诚然,这件作品对柏拉图洞喻的暗示稍嫌过于直白,但是作品实践仍算出色。不少观众在展场急于读完散布各处的文字,同时避免与其他人发生碰撞。
曾建华过往作品倾向以色彩和字体的冗余埋葬粗俗语句,相比之下,这次展出的作品在语言内涵上更着重概念的展示。 作品铺天盖地的艺术圈幽默早在其标题被揭示,但不稳定地灯光为阅读文本增加难度,也为艺术家的匠心设置了屏障。曾建华庄谐兼具的艺术概念论,使他和前辈约瑟夫‧孔苏斯堪称同道。有趣的是在这次展览中,孔苏斯的作品委身于偏厅,降格为年轻艺术家的陪衬。不少香港观众并不熟晓孔苏斯一代的艺术家,这种布展安排可算是一种妥协。
展览的亮点是分隔两个展厅的一道墙。曾建华在自己那边的墙上挂上一幅图,上面写着“représentation” (陈述)。该图是孔苏斯作品“L'essence de la rhétorique est dans l'allegori(“讽喻是修辞的精髓”)” (1997) 的中幅。曾建华以冲切字母贴纸拼出倒置的“interpretation”(阐释)一词,与孔苏斯的画框若即若离地重叠。两位历史文化背景迥异的艺术家,通过這種表達方式筑就了某种对话。两者作品并置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可以根据同样的标准被阅读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