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汪建伟、《症状》、行为、 2010

悉尼

别处的边界

坎贝尔顿艺术中心 | Campbelltown Arts Centre
Cnr Camden and Appin Rds Campbelltown NSW
2010.01.16 - 2010.03.07

为期3年、旨在探讨族群在多元文化中改变并重构身份认同的《别处的边界》(Edge of Elsewhere),由悉尼Campbelltown艺术中心、悉尼大学亚洲艺术与考古中心和4A亚洲当代艺术中心联袂策划,雄心勃勃地向业界展示:在西方眼中充满异域情调的亚洲当代文化恰恰因其族群间频繁的文化交融与互动,极可能将是未来文化之开端。

展览撇开只图单向经验而忽视文化互动的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把观众引向由人类学家费南杜.奥狄兹(Fernando Ortiz)提出的文化互化(transculturation)。文化互化关注的是文化互动重构而成的原创独立的新型文化现象。有日本和萨摩亚人血统的新西兰艺术家木原重幸(Shigeyuki Kihara),便是热衷于讨论文化间互动的诸多可能性的艺术家之一,其最新行为作品《对话》把来自不同文化的舞蹈或音乐团体召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后同时在公共空间演出。澳洲土著艺术家理查.贝尔(Richard Bell)的录像作品《烂英语》则讽刺了白人满嘴尊重土著文化、试图左右逢源,一旦提及土地归属问题就左支右绌的窘态。其作品揭发难堪的现实:假意屈尊认同土著文化而无法直面曾经的种族清洗问题必将是澳洲多文化并存融合的重大阻碍。中国艺术家汪建伟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文化的可能性:展厅正中间硕大的工业机器与模仿人民币纸钞上工农兵形象的摄影,和一段无声的讲叙围墙内外人的生活、斗争到围墙崩裂爆炸的影片,此三者看似与艰深晦涩的主题“人质”无关;实际上,艺术家却是在阐述人作为个体被文化、知识或历史“系统”所“劫持”,正如卡夫卡《审判》里阴魂一般无孔不入的庞大而无形的国家机器。“人质”的装置、影片和摄影组成的现场,成了各种关系交错之处,赋予它们互生意义的可能。

在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悲喜交错中,50多年前奥狄兹提出的文化互化概念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以亚太地区为出发点,“别处的边界”将继续探讨文化互化在当代艺术领域的体现,意图打破所谓的“中心/边缘说”:别处的边界,正可能就是新的发轫与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