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刘韡、《这仅仅是个错误》、2010年、木材、钢、水泥、尺寸不定。

北京

胡志明小道(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第一幕)

长征空间 | Long March Space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798中一街
2010.09.04 - 2010.11.14

长征空间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第一幕“胡志明小道”在众人的好奇和质疑下终于开幕。之前的实地行走提出了很多问题:历史感的缺失,全球资本主义陷阱,对个体性的迷恋,艺术与社会的伪区隔,艺术和政治的真联系。

文化生产究竟在意识形态之内还是之外?艺术审美是统治秩序的镜子还是疫苗?这些都是西方社会艺术史学家争论已久的问题。但胡志明小道最关心的似乎不是艺术能够或应该承载多大任务,而是希望把所谓的“当代艺术”推到某个极致,哪怕艺术不再是它自身。

这样的思路似乎有些专横,但鉴于斗争形势严峻,主办方显然赞同“该出手时就出手”。那咱也二话不说,先来看看这个不是“汇报演出”的排演现场。

最吸引眼球的是刘韡伤筋动骨的大型装置《这仅仅是个错误》(2010)。整个展厅既像工地,又像一座自成体系的微型城市,力量感十足的几何线条充满肃杀之气,老窗棂式的浅绿木料又为全场补足了人情味。但对了解他过去作品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许多熟悉的形式和材料,而题目又叫“这仅仅是个错误”,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到底谁错了?过去的刘韡?还是此处的一切?

汪建伟的作品由三部分组成。一段画面静止的录像,屏幕上就一句话“我们从来无法确定我们的相信,我们只能相信我们相信”,下面不断变换说话人的名字。引言很动人,加上引述对象的不确定,能让人原地想起许多警句,包括《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著名章节《宗教大法官》和齐泽克“选择的自由只有在你做出正确的选择后才成立”等。其他部分包括像心电图一样参差的乒乓球桌和前段时间方家胡同剧场做背景的四幕录像。

张慧的作品《空地或晴转多云》(2010)把路上的手稿用灰色丙烯颜料层层覆盖,只留下彩色边框。在像水纹一样晕开的灰色上,隐约能分辨出几张笑脸,据长征员工介绍,这是国航广告上的形象。而吴山专的马蹄形公式《想象力等于透视乘以投射乘以云的三次方》(2010)则让人不得不感叹:真是众生辛苦,佛主只捻花一笑。上方是星空,下方是物流水管,透视线变投射线⋯⋯看完公式仍意犹未尽。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吴氏魅力?

没顶公司《蔓延20100904》(2010)里的彩色海绵块和小太阳灯箱据说是分别来自漫画和英国石油公司商标。久闻没顶“反智”恶名,今日一见,果然短路,尤其看到赤身裸体的男同学被吊起十厘米,一瞬间竟有些恍惚,觉得他也和周围的海绵、塑料一样,是某种廉价的无机物。没顶旁边是陈界仁的作品讨论会。陈界仁这次没有创作新作品,而是把旧作拿出来跟大家交流,虽然讲的是台湾,其实说的是历史认知。

而所谓认知历史,最重要的并不是理解某时某地具体的问题和答案,而是感受彼时人感受过的困境,辨别他们面对困境采取的策略以及隐藏于策略背后“不得不如此”的勇气。问题常新,困境永驻。如果今人要和古人或后人建立任何形式的联系,那一定是从基本困惑层面,而不在于具体问题。

这就回到高士明路上被人围攻的“大困惑”。也许胡志明小道最要紧的任务就是打破孤立,点明我们生活在此时此地的集体“困惑”,让每个人进入真正“不得不做”的行动状态。但几个个体聚到一起是否就能成为集体?本来已经气若游丝的联系真的那么容易接续?更何况参展艺术家在今天大多算是“如鱼得水”的几个,就算鱼儿有知,也感到陆地的召唤,但要人家立刻上岸变成两栖动物未免有些不合自然规律,再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谁也不能规定“困惑”只有一个;正如谁也不能要求艺术家同时达到各自的“政治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