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伊瑞,《轮回之三》(Samsara III),2010,230x350cm,纸本水墨、丙烯

北京

伊瑞:凡尘

今日美术馆|Today Art Museum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今日美术馆
2011.01.17 - 2011.01.22

中国的水墨画发展至今,成绩斐然、声名显赫。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多媒体“水墨长卷”更是让全世界叹为观止。然而,盛名之下仍难掩盖阵阵质疑:中国传统水墨画如何与当代文脉相承接?如何像西方的油画、雕塑一样打破地域界限,受到更广泛的接纳?众多艺术家为之思索探寻,而一个来自欧洲的“老外”,用他的诚恳与热情,为我们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可能性。

伊瑞(Jiri Straka)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年少时就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他在中国结婚、生子,安家立业,骨子里的西方逻辑与外表的中式大褂巧妙地融为一体。伊瑞的作品也是同样:他将西方视觉艺术中严谨的造型关系融入中国抒情写意的水墨画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形式感。具有强烈“中国风”意味的水墨在伊瑞这里褪去了一切光环,回归到艺术语言的本体。也是由于这样的纯粹,使得伊瑞的作品往往都具有巨大的尺度和西方油画般的凝重。伊瑞的很多作品都与中国特色食材相关:肉摊上陈列的心脏、红油中杂乱的麻辣烫、奄奄一息的鱼,还有被割喉的鸡。这些在中国习以为常的食物在一个西方人的眼中,或许可以称得上“惊悚”。伊瑞在这些震撼的场面中看到了佛教教义中的轮回,他用简单纯净的墨色晕染,以及触目惊心的红色,渲染出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在这些有着惊人尺度的作品面前,很难用某种“主义”对伊瑞的作品加以界定。这些形象既是个人的视觉经验,又有着众生平等的普遍意义。

伊瑞的创作让观者看到了中国艺术与西方审美,乃至中国文化与全球化之间的另一种互动关系。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单一的民族主义也未必会削弱西方文化的后殖民。然而,伊瑞的作品证明了全球化不一定是单一的“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深厚,完全经得起当代的审视与解构。比起对全球化的抵制,对本土文化传统客观、理性的认识与重建或许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更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