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约翰•米勒,《郊区过去时》(局部),2012,综合材质,尺寸不定,装置现场。

纽约

约翰•米勒(John Miller)个展

Metro Pictures
519 West 24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11
2012.01.19 - 2012.03.10

约翰•米勒(John Miller)令人起敬的作品在亨利•勒菲弗(Henri Lefebvre)和瓦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的写作和道格拉斯•胡埃贝勒(Douglas Huebler)的绘画中找到灵感,同时,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被中西部地区热情好客的气氛所感染。他最新的实地装置《郊区过去时》(Suburban Past Time, 2012),是一件分布在三个场所的作品,看起来是将米勒一直进行的“正午”(1994—)所描述的场景的延伸,就是在一个三维的空间里,展出类似的景观, 它们不协调的存在令观众消除了惴惴不安得感觉。

一个巨大的水泥和泡沫板做成的岩石,一个合成的糖枫树,一张上面是柏林的一个住宅区的装饰墙纸,这些没有任何共同点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第一个场所,表现了私人化的公共空间的自相矛盾,比如城市里的公园,或者是画廊空间。异化,作品,时间,三者蔓延在展览中和米勒的所有作品中,进一步将第二个场所复杂化,在这里,两个表演者(似乎是为了挣点费用的大学生,按小时计算)大部分时间都坐在那里朗读,或者在椅子上或者在柱座上。米勒坚持为你的快乐买单,反过来,你也必须有所回报(虽然只是尴尬地闯入进来)。

在同样的场所,米勒将灰色的柱脚和史泰博金属文档柜放在一起。这些东西外观差不多,视觉上的相似表现了平等的存在,延伸起来,又传达了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的 《厚板(云)》Slab (cloud), 1973的糙面精整理念,也捕捉了德万•瓦伦丁(DeWain Valentine)的《三个红金属片—黑边》(Triple Disk Red Metal Flake––Black Edge, 1966)中的闪闪光彩的一面。莫里斯和瓦伦丁二人都执着于现象的表面,米勒将他们的争论带到了对作品的归类中。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地点展出的是《看49》(Look 49, 2012),一个模拟的录像投影,与古乡卓司(Takuji Kogo)一起创作。墙面大小的明信片上(伦敦的Big Ben,一个浪漫僻静之地)是停车场和白色塑料椅的特写画面。上面的文字来自个人广告(内容是有关找性伴侣和发财机会),也通过一个计算机配上了声音。米勒的前辈以及后来的合作者麦克•金利(Mike Kelley)将美国大而无当的一面划分出来。而米勒则复兴了中产文化,将它置于平常却又丰富的理论悖论中,在这里,日常性归纳了个人的借鉴和体验。异化产生了共同体。

译/ 王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