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石青: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香格纳画廊M50 | ShanghART M50
上海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6号楼
2012.05.26 - 2012.06.30
一踏进展厅,现场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稔熟感,有一种“一个人同时踏入两条河流”的恍惚错置感。就在此处,2个月前《植物共和国》(上次石青的展览名称),观众睁眼欲看,却立马从所指和能指撕开的那条大口子中跌落:现场一盆植物都没有,一眼望穿的只有建筑、结构、小径,一种强劲的观念建构之风扑面而来。而这次“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结果是蓊蓊郁郁一片,金钱草,蕨类,以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盆栽,亦有蚊声呖呖,误以踏入温室。但明显这又是石青的场域——那些惯用的廉价材料营造了一种奇风异景:一块高密度打孔的金属片,因为自有的弹性和曲度,垂坠下来就成了一个洋气的花园荡椅。
无意间,石青一惯坚持的“亲自动手”的实践,软化了理论的刚劲和生硬。
然而墙上的那些看似英文字符的“词”一定会引起注意,Distijl,inkhuk,据资料显示,这是曾经“激进艺术团体所涉及的艺术理念”,但因不再进入流动的言语世界或语言世界,已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死词”。先锋、激进的理念被裱挂在墙上,拒绝进入和解读——“它不属于”,不属于公众,不属于艺术家,甚至因为不可还原的语境,即将从历史中彻底滑脱出去。它比展览现场那些以木料、纸板箱搭建起来的具象化的建筑更脆弱——起码,建筑形态仍眼熟,但凡染指意识形态,建筑就会有这种高傲、方正、完美的神情。这些建筑参照了列宁柱、被称为社会主义的凯旋门利西茨基的“云中悬铁”的史诗建筑,让这个假意诗情的场域,突然又有了一股政治雄风。
不过现场仍有一些景观,令思绪周游列国:草丛中“恰好”有一例红色十字,有如教堂建筑的局部;透明八角玻璃盆高踞在带轮小木车上,令人想起园林中的亭台楼榭;那些泼上蓝色颜料的石块,譬如太湖石,一石即一景。在这片中西景观合谋、假鸟和真草合璧、史诗建筑微缩的当刻,谁还会去在乎哪些是产品,还是作品,是为了实现剩余价值的废料,还是为了更靠近公众沟通的界限?马克思的名句如今已如黑话一样遍地皆是,但坚固的归于坚固,齑粉的归于齑粉。
文/ 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