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Para Site
香港鰂魚涌英皇道677號,榮華工業大廈22樓
2012.12.01 - 2013.02.17
现代生活中的过多选择是否会制造焦虑和心理障碍?答案无可置疑。Para/Site艺术空间的新群展借取美国科幻小说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于六十年代完成的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为展览题目--已是后现代式的诙谐嘲弄。策展人林沁怡谨慎地重构展览空间,将五件艺术作品分置于明暗两室:孙逊的录像《一场革命中还未来得及定义的行为》以诡异、梦魇般狂野的影像为入展观众设下少许不安情绪。连接展览的是只容得下单人的狭窄廊道,墙上的文学语句以及香港消费指数分析让观众滞留其中,也逼迫每位观者做出“进”或“出”的选择。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以动态格局而分布:新加坡艺术家李鸿辉(Michael Lee)的空间特定装置 《一个工人的向导》(A Worker’s Guide) 以不同尺寸的人形膜板遍布四围,一面保持物料的纯白,一面则贴附艺术家西装革履、扮演白领的影像,这个充填式雕塑将建筑本身水平不一的缺陷抚平;香港艺术家邓国骞(Tang Kwok Hin)的街灯柱擎起以廉价亮片制成的“图腾”转盘和意寓城市脉动的心电录像,三频道录像作品《东京梦华录》(Reminiscences of the Eastern Capital)分别将香港三个街区的景象以大型连锁商店和传统家庭小店分类重叠,制造出城市运作的紊乱机制;英国电影人亚当•柯蒂斯(Adam Curtis)的录像《世纪本身--快乐机器》(The Century of the Self- The Happiness Machines)则口述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消费冲动引发的短暂快感幻觉。
批判被消费主义统治多年的社会文化,是屡次被搬上台面的论题。该次展览避过常见的先入为主式叙事,以个人心理和感官为出发点,逃离以点论点的文化概观。包含数据、史料和幻想的艺术诠释都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折射出大氛围下的个体焦虑情绪。这个以香港为中心的四人群展,带着大众对近期经济复苏的幻想,暴露出资本经济的兴衰轮回,以个体感受为作用力,低低地敲响警示钟。
文/ 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