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属性:中外摄影原作展”展览现场,2013.

上海

属性:中外摄影原作展

碳14画廊 | C14gallery
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5号317&326
2013.04.07 - 2013.05.22

数码化紧扼住摄影的咽喉,每按摁一次快门,灵晕就被摊薄一分;数码化婉媚低伏、屈就廉价,造成了一种公平分享的表象,也进一步强调了它挥霍不尽的强大繁殖力——所以,此时此刻,为什么是古典工艺?古典摄影工艺谱系中,盖达尔银板法、油渲法、火棉胶湿版法、蓝晒法、铂钯印相法……究竟谓何?碳14画廊依摄影工艺的诞生时序,展列了15位摄影师的作品,有年青世代如新井卓(Takashi Arial)、邸晋军,也有离世不久的大师佩尔·伏尔廓孜(Per Volquartz),亦有高段位创造力的女性古典摄影者,甜美诡谲如今道子(Kon Mitiko),绒毛毕现的植株花朵摄影如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展览中,甚至还有冠以人道主义摄影师的尤金·史密斯(William Eugene Smith)和包豪斯学院创立者莫霍里·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的抽象摄影。

于是,当你服从古典摄影工艺发生的线性时间顺序观看,你首先看到了新井卓的《神湖之十二》(Flawless Lakes 12),犹如一面镜子,照穿整个空间,将那些后来者投射其中。也唯有站对某个角度,好比一次调焦,才能见到镜子里“灌注”的是一层森林、河流、缓缓的坡地。可这种试图窥得古典技艺的时间感,最终还是被频繁地、多声部的诸位“影从者”(如影随行于古典摄影技巧的摄影者)所打断,于是你听到的,仍然是现代的声音,只不过得到了重新一次的释放:各位童趣的、偏执的、哲理的摄影师,以各自不同的摄影曝光、冲洗、定影、制版,或偏执或有趣的技巧,在不能自拔的暗房中,延续上个世纪带有化学实践般的游戏,油渲法是如此立体,铂钯法则微微泛紫,你真的不确定哪种更好……但即便如此,佩尔·伏尔廓孜对工艺的捻熟和追求仍然令人难忘,在一副名曰《芦荟》(Aloe)的作品中,芦荟正在翻转,以静制动,如挥毫刹那间的定夺——茎叶上的纤毫毕至的脉络,以及根部的明暗、灰度对比,全部取决于摄影者在拍摄和冲洗阶段的精心落实。而站在尤金史密斯的《埃利·纳德尔曼的家》(Elie Nadelman Home)前,这微光的场景中,你瞳孔微微松弛,以为自己在观看着真实的场景:近处,地毯嵌饰着花纹,中景处,门质的楣框有几道裂痕,再远一些,几尊雕像矗立于带有弧度的落地窗台前,一面迎着光,另一面幽暗,一切都刚刚好,因为纱帘遮掩的窗外,枝条或许在抽长。而如果你能紧盯着冯建国8×10大画幅作品《强巴佛》(Qamba Buddha)的双目一分钟,承受住那种不喜不悲中缓缓释放的精光,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