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杨述:雨&光
千高原艺术空间 | A Thousand Plateaus Art Space
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一街699号铁像寺水街南区3-5号(临盛邦街)
2014.06.21 - 2014.08.03
从新表现主义和涂鸦风格来概括杨述之前的作品,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很容易被接受,事实上它们只是对现象的误读——杨述从起点开始便偏离了美术学院的绘画训练程式,他只是灵巧的在西式透视训练体系和东方线条色块之间并行交叉跳跃——前者代表某种学院范式,后者则是自我抒发。
“雨&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材料选择的重新聚合,画面表演的形式深处仍然是杨述式的意趣,制造碎片,打乱逻辑,将有意和无意的符号重叠,在混乱中仍然游荡着忧伤的灵魂和抒情的孤独。本次展览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一本书的启示《突厥史》,一个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呼啸壮阔的民族渐渐被时间吞食消亡的历史。游牧,瞬间,流失,打捞,记忆,情感,通过杨述在国内外游走留下的“随意拍摄”的手机照片映射出来,成为了新作品的图像肌理。他将照片数码喷绘在画布上,这些零碎的景观切片,被丙烯、油画棒、胶带、树木、木条、纸箱、木门粗暴的堆砌覆盖,冲撞着观众的眼球和神经,“不适感”正是杨述在自我否定中重构意义的指南,解构重生,再解构再重生。但是,这些喧闹的符号在凝视中就会安静下来,开始述说故事。一排醒目或者暗藏的涂鸦文字,是个人密码的提示语吗?也许只是瞬间情绪的误读。那些刺激艳丽的色彩铺派开的是放闸般的渲泄,穿梭的线条却保持整体画面的节奏感不至于失控。
在以往解读杨述的文字中,反对程式,反绘画,反有序,即时性几乎成为关键词。如果我们重新浏览杨述历年作品,你会发现这些杨述所反对的往往成为了他的宿命:不确定的延续恰恰变成了新的确定。生命的敏感和孤独的压抑只有在艺术里得到解脱,至少是即刻的缓解也难逃他经典的线条和色块交织的范式语言——即使不同时期存在语言和材料的更替转换,但却像是换了一幅棋,而棋盘仍在。
纵观中国画坛,杨述的独特性仍然落脚于他二维画布上的所谓“涂鸦”。本次展出作品虽然尝试语言文字、图像、传统绘画材料、生活实物的多元材料组合,在展览视觉设计上,强调了非线性的观看经验,但即便如此也很难根本上颠覆杨述一贯的创作脉络。它们是一根藤上结出不同的果实。正因为作品强烈而复杂的形式感篡夺了某些可以沉下来的东西,也许是杨述刻意而为之,制造歧义的布景,干扰观者去探究核心的描述。无用或者无意义,那些构成世界的符码在相互的挤压中消解了,人是如此无能为力,而作品也被抽空了。
文/ 易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