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罗智信,“地板项目”展览现场,2016.

台北

罗智信:地板项目

非常庙艺文空间 | VT Artsalon
台北市新生北路三段56巷17号B1
2016.04.16 - 2016.05.21

当观者一步步跟着阶梯走下位于地下一楼的展场,他们得到的第一个的印象可能是:这是个正在生产、创作、布置和施工中的未完成现场。然而在塑料布尚未完全撕除的展览主墙上,却又提醒着展期已经正式开始,此时观者才意识到这应是艺术家在刻意暴露自身的创作痕迹与进行过程。

观众踩在仍铺着大片隔离与遮盖用的塑料布的展场地板,穿梭在陶土、麻绳、木头、金属支架与未完成的雕塑之间,亲密地目睹着一位艺术家/雕塑家所受的美术训练过程以及创造的思考路径。展览延续了罗智信一直以来探究现成品及其所延伸出的形式语言的媒材问题,只是这次他除了将“现成”概念扩大到日常生活物件之外,更特别探讨了现成品对于艺术家创作经验的形塑。展出的计划之一,《一个青年雕塑家的画像》(2016)是其刻意拟仿和重制的创作过程的场域。仔细对照作品清单的材质资料,观者就会发现整个现场其实是一次扎实的模仿与重塑:随意放置在地上的陶土泥球,其实是铸铜、压克力颜料和环氧树脂胶的翻模作品;塑料布覆盖的大型泥块,也是PVC塑胶、金属零件、风干陶土等材料的合成,并仔细仿制出半干泥块与塑料布之间的水汽状态。罗智信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操作,与观者一同思考材料的物质性——介于原料与现成品之间的中介性质,以及创造过程中其持续变化的历程;同时他将作品完成前形状凝固的瞬间导入创作语言,这种“保存”又带有一层感性意味。而展览中的五幅泥巴绘画来自对泥塑过程中泥浆在塑料布上撞击、滚动产生的痕迹的模仿——艺术家通过对绘画语言的借用,进一步探索物质与材料以及这其间所涉及的各层面的相互转换问题。

展出的另一项计划《Foam to Form》(2016)的核心元素是保丽龙,这种经常被用作包装、防护等用途的材料,在此被置入了具有创造性的概念与意义。作品看似以保丽龙与各类现成品组合而成,实则这些保丽龙是以石膏仿制而成,并与真假物件并置(塑胶蛋和真的蛋壳、真的玛瑙和仿制的假大理石),组装成为抽象的形体。透过物质未见之面的翻现,以及物质与材料的翻转,更多的观看以及对作品的回应可能随之产生。罗智信善于为一般材质注入多样与新式的眼光,令其在本质与潜能之外,仿佛与艺术家一般拥有具备创造力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