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山上的雅努斯&瓦莱:日常图景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Three Shadows Photography Art Center
北京朝阳区草场地艺术东区155号
2016.07.16 - 2016.08.13
朱岚清“山上的雅努斯”& 苏杰浩“瓦莱:日常图景”双个展是两位摄影师于瑞士驻地的成果展示,此次驻地计划是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瑞士FDDM基金会合作的特别项目,关注山区生态、经济、文化等议题,受邀参加驻地的两人分别从个人擅长的研究和实践切入,试图对自然概念进行再审视和再评价,借此展开针对自然的本质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讨论。
朱岚清的创作直指被人类征服的阿尔卑斯山作为现代娱乐消费场域的状况。从浪漫主义时期起,传统风景画中的人物透过对阿尔卑斯山或山区景色的凝视表达一种灵魂上升的感觉,但朱岚清所拍摄的《山上的雅努斯》(2016)则把焦点放在人类在山区的消费行为对风景造成的影响。艺术家在此次展览中沿袭了她所擅长的非线性叙事策略,尝试通过由摄影、档案和录像等多重文本架构起五部分内容,呈现一处介于未知、危险、野性的高山与被看作“欧洲游乐场”的阿尔卑斯山之间的中间地带。展览中的五部分在结构上层层递进,包含了人类对山的征服、对风景的观看与被观看、自然力量和人类景观的对峙,以及山区消费文化等。总体来说,《山上的雅努斯》具有较为明确的方向,但遗憾的是图像的探索只停留在人类活动起作用的表面,如滑雪板在山间留下的细密划痕、雪地上插着的标杆以及人类在野性的山间强行开采的道路,没有能够进一步挖掘滑雪运动对阿尔卑斯生态所造成负面的影响。另外,在观看档案与图片的并置结构时,观众的视线很难在摄影师营造的混合知识空间中找到落脚点。
受到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影响,苏杰浩的《瓦莱:日常图景》(2016)选择摒弃对山区现实问题的讨论,而以一种直觉和主观的叙事手法展示他所在驻地小村瓦莱的面貌;同时透过自然和生活场景、文化空间、若干历史记忆等几种不同而又相互相塑造的层面,去研究这种“日常”背后吸引他的“场所”精神。展览包括了苏杰浩驻地期间拍摄的25幅摄影作品和一段关于鸟的录像,于此同时,摄影师选择将12封与驻地项目总监往来的信件穿插在照片中,使之成为推进项目创作进程的隐形线索。冯至形容里尔克赤裸裸地脱去文化的衣裳,用原始的眼睛去观看,小心翼翼地发现许多物体的“灵魂”与“姿态”,希冀将这一些从未被人注意到的事物在文字里表现出来。而苏杰浩则正是试图通过他所擅长的媒介,寻回瓦莱人生活中易被遗忘的细节——档案室里堆起的文档,教堂侧室里的椅子和墙上的画,电影院的空椅子——重拾艺术家所描述的“安静、平静甚至有些乏味生活背后”的历史与美感。然而,由于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整体的逻辑架构,使得“地方感”更多的存在于单张图像之中,因此观者难以形成对这一陌生地点的场所精神的整体感受。
作为一种文化生产模式的功能,摄影在委任的艺术实践中展示出先天的优势,便于艺术家进入不同语境和学科之中进行视觉化的创作,然而照片的局限性又为艺术家在选择展现方式和叙事手法上增加了难度。此次驻地计划在跨文化语境下展开,由于给定的筹备时间较短,两位摄影师在展览中所呈现的作品难免存在“瑕疵”,然而这些“瑕疵”恰恰体现了两人各自的审美兴趣与针对所在地历史与文化进行的思考间形成的“张力”——这种张力本身可能便是摄影可以发挥其媒介特质的独特场域。
文/ 何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