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加索研究学者Lydia Csato Gasman(1925-2010)去世
《纽约时报》报道,艺术史学家、毕加索作品研究专家Lydia Csato Gasman于1月15日去世。Gasman精通几国语言,在研究过程中,重新定义了对毕加索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单纯从形式革新、美学进步角度分析毕加索,以一维方式将作品与他的生命故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而Gasman找到了一条折中的道路。1972年她在法国南部跟随毕加索的挚爱Marie-Thérèse
-
快乐的重聚 [纽约]
在经济危机刺激下,主流媒体上关于富人的报道越多越多。最初是讲有钱人如何勒紧钱袋,接着又传出消息,他们已经丢掉羞耻,重新开始花钱了,艺术品则是购买重点。这个消息令人欣慰。如果富人在经济萧条期跟我们一样遭罪,那借酒浇愁的时候谁来买单呢?只要有钱人还可以任意挥霍,总有些财富会流到没钱人手里。
周五晚上在切尔西,就有超过两百万美元从位于西二十
-
安塞尔•亚当斯经典影像展
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1902年2月2日-1984年4月22日,美国摄影师,生于旧金山。他14岁时弹钢琴操劳过度,由于对约塞密提(Yosemite)以及他的舅父所送的照相机的热爱,转而成为这片新大陆的拓荒者。亚当斯加入的F64这个摄影组织的信条几乎可谓是艺术的清教伦理,信仰F64这细小的光圈能够带来精致细腻的影调并将此目标置于价值链的较高层次。安塞尔自创的区域曝光理论也成为影调控制方面的奠基性理论。“纯影派”的诞生无疑是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独立于光韵艺术(Aura)的一个重要事件。类比于美利坚合众国脱离了大不列颠母体,独立行事并在文化上别开生面。
-
翁奋个展:当经验成为主义
幽蓝的展厅,汩汩的气泡声,水族箱,木船,蛋壳城市——走进白盒子艺术馆,内外强烈的光线反差让人感觉仿佛到了游乐园里的“魔法屋”。
所谓“浸泡式的艺术体验”,也许就是指这种“被动的攻势”,艺术家不明确要求,不主动邀请,不动声色,却照样把观众拉进来变成自己作品的一部分。可这种传统的舞台布景手法,用到此处真的奏效吗?观众真的会不自觉地开始扮演起某种角色还是这一切只是艺术家的一厢情愿?如果是前者,分给观众的又是什么角色?
-
Michael Dell旗下的MSD Capital收购玛格南现存摄影档案照片
《中国摄影在线》讯: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2月2日,玛格南图片社、戴尔电脑公司总裁迈克•戴尔(Michael Dell)私人投资公司MSD Capital及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哈利•内森研究中心(Harry Ransom Center)在纽约联合宣布一项合作协议:
-
韩国艺术家Debbie Han获第六届杰出亚洲艺术奖(Sovereign Asian Art Prize )
99艺术网讯:韩国艺术家Debbie Han凭借作品Seated Three Graces(坐着的三女神)获得了第六届Sovereign杰出亚洲艺术奖。
Debbie Han以两年时间完成了Seated Three Graces,作品描绘了三位裸体女性席地而坐的形象,宛如大理石雕塑。艺术家首先拍摄了亚洲女性的真实体态,添加上古典的头像,再以数字渲染技术创造出大理石雕塑的效果。
-
移山 摄影联展
杭鸣峙将山吸入镜头,已然跳脱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的循循善诱。这些叫做隐马山、大阳山、丰山的山,不高、不名,亦无仙迹。但每一处他都诚恳“阅读”,颇有点山人互照之风。在大阳山(
-
王庆松个展
平静中的暴力
自2009年3月份王庆松在洛杉矶的海默博物馆举办完首个个展(策展人James Elaine,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是他首次在中国(艺门画廊、马芝安)展出他的这三件作品,三段录像《大厦》(2008)、《铁人》(2008)、《123456刀》(2008)。
-
“动漫美学”双年展
“动漫”的历史发展并不长,但将其作为一个学科研究,提出“动漫美学”概念则是陆蓉之的想法。诚然,当今的动漫已不再仅仅是视觉拼贴,而变成“21世纪全领域艺术创作所根据的最重要的原创源泉。”(参见中国艺术品网的报道)文本中的青春、卡通,视觉中的亮丽、魔幻,使得“动漫形象”影响着一批批长大的“未成年人”。将“动漫”和“美学”并置在一起,我们看到了一种美学新形式——寻求个体自由表达,以审美激起个体性,从而达到公共性的社会化现象。达到反思甚至是批判现实社会的异化。
-
喜马拉雅计划:汪建伟 & 娜里尼-玛拉尼
在“喜马拉雅计划”这一宏大的展览主题中,策展人选择汪建伟与娜里尼-玛拉尼两位在多媒体艺术领域颇有成就的艺术家共同呈现出亚洲当代艺术的新面貌。同样来自亚洲的两位艺术家分别以中国与印度的个人视角,以绘画、装置、video等跨媒介的多领域艺术实验,将私人经验置于宏大的国家背景中。其中,两位艺术家的东方身份无疑为整个展览的性质加以定义,在以西方、尤其是白人艺术为主导的美术史中,“多族裔文化”和“身份政治”越来越受到当代艺术界的关注,强调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认同,讨论非白人主流文化的境况与突破,已经成为非西方艺术家创作的重要议题。
-
古斯塔夫•梅茨格尔
Unbalanced tokens, check your syntax
-
台湾艺术新世代
年轻台湾人的新鲜志
一直以来,两岸双方都有一种奇妙的观望心理。这种心理,受历史、政治、经济格局的原因影响很大。对于父辈一代来说,这种观望相互饱含着遗憾与屈辱。上代人政治意味儿极强的“没能解放大陆百万同胞”、“地理学这么差怎么反攻大陆”,如今已成了饭桌上两岸年轻人对谈的一句戏言。因而,对于这代年轻人来说,看与被看之间,是怀疑、友好与比较。这些东西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有张力的趣味。
-
约翰·凯奇回顾展——“沉默的无政府主义”
想到约翰·凯奇,我们一般会想到一种具体的美学模板,该模板规定了对听觉以及视觉现象进行随机、客观和开放式的分配。正因为如此,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在巴塞罗那现代艺术馆(MACBA)举行的展览“沉默的无政府主义:约翰·凯奇与实验艺术”才显得与众不同。这是自从凯奇1992年逝世后的第一次大型回顾展,但展览策略却似乎悬浮在与凯奇创作原则相抵触的两种模式之间。
-
傅丹的艺术
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美琪大饭店的国际会议中心,越战正式宣告结束。在宽敞的会议大厅里,美国、北越、南越和越共代表签署了《巴黎和约》。身着黑色正装的政客们表情肃穆,沉默地完成了这一程序,《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说起当时的气氛“如窗外巴黎的天空一般阴郁”。人们之所以有如此心境,是因为大家对于和平是否可以保持下去,持普遍怀疑的态度。当然,实际情况也确实未遂人愿。
-
阿凡达
至今我还记得七年前第一次来到《Artforum》时的感觉,当时的艺术形势可以用一个相对简单的三角剖面来描述---认同这种说法的任何艺术杂志,都可对号入座。首先,要提到的是一些相关的艺术家、作家和史学家,对于一些人来说,艺术有一种松散的特征是已知的事实,他们希望艺术应该产生出新的方式去应对、理解周围的世界, 与之碰撞。其二,还有一些人,仍
-
2009年佳士得拍卖收益下滑百分之二十四
佳士得国际近日宣布,2009年艺术拍卖收益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四,而当代艺术方面受到金融危机极大影响,下降百分之五十九。2009年,藏家在购买艺术品上,更青睐于二十世纪的古典作品,大师的艺术品,美酒,珠宝,对佳士得和苏富比所拍卖的当代艺术作品,毫无兴趣。印象主义和现代作品成为佳士得2009年创收的主要来源。亚洲艺术,再次成为了拍卖行的第二大贡献者。
-
纽约画廊周宣布举办计划
《纽约时报》报道:近日,纽约画廊周宣布了今春的计划,活动将于五月七日到十日之间举行,全城的五十家当代艺术画廊将参加。活动期间,将举办展览,演讲,小组讨论,电影放映,表演等。另外,Independent活动将于前X Initiative和迪亚艺术中心举行,时间为军械库周的三月四日到七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
纽约策展人Clare Weiss(1966-2010)去世
Artnet报道:纽约城市公园公共艺术策展人Clare Weiss于1月11日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三岁。在城市五个街区内,她曾监督了将近四十个装置艺术的设置工作,包括Jenny Holzer和Kenny Scharf为2007年项目四十周年庆祝而设计的公共作品。Weiss生前也组织在中央公园的军械库画廊组织了展览,如“Rare Specimen:
-
J.D.塞林格(1919-2010)去世
《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 D. Salinger)27日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死讯由作者生前代理机构Harold Ober Associates公布。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发表于1951年,是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该书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至今仍十分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