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璐&艾瑞,“于须弥,我创造了你”展览现场,2025,摄影:杨灏.
北京
⽅璐&艾瑞
SPURS Gallery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二号院798艺术区D-06
2025.01.04 - 2025.02.19
刚走进方璐和艾瑞的展厅,就看到一个由竹子和木头精心搭建的螺旋结构,入口的电子屏友好地提示着里面影片已播放的时间和下次开始时间,拾级而上挑选一个蒲团坐下,影像就在环抱的弧形竹篱里向你展开。配合展览标题“于须弥,我创造了你”来看,有一种走入身心灵疗愈空间的体验。须弥在印度教和佛教里是宇宙的中心,而展览的英文标题“Somewhere in the center”源自艾瑞的四组画,指涉了犹太教卡巴拉中的四重世界,就像是有意要为所有群体找到可共享的精神空间一般。
这部题为《神舍》的影片由若干倾诉者的独白及两位分别代表神格阴阳两面的女性、男性人物的行为交替组成。在一栋废弃的市郊楼房里,倾诉者的视频以拼贴的方式出现在墙上、窗户上、阳台栏杆上,画面中,他们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述说自己:有人觉得自己过度思考导致了长期头痛、有人因懊悔身边的抑郁症患者逝去而想了解抑郁群体、有人因为幼年丧母的缺憾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到不安,有一只宠物狗暗自表达被关在家中的不满……影片中的两位“神明”并没有对倾诉者做出实际回应,他们在一个真空的环境里唱着宇宙蕴含的爱,写下关于宇宙元素的文字和诗句。
与方璐过往的作品相似,这部影片也是以非专业演员的个人经历为蓝本,只不过这次更聚焦于痛苦和疗愈的主题,而过往影像中那些透过独白而得以自我观照的人们,现在有了倾诉的对象——神明。这种转变似乎和大环境有关,疫情之后,各个社交平台上的玄学内容有了明显上升,甚至在疫情结束后延续到了实体的寺庙经济。但是,不同于网上给予用户追求幸福的方法论暗示,方璐一如既往地创造了一个由独白构成的内部空间,人们在这里各自定义着自己的痛苦,不受外部的干扰。这种个人表达的纯粹性在个人创伤往往成为流量密码的社交媒体时代变得难得,现实中,人们总在寻找一个又一个投射情绪的对象,而无暇停留在一个具体而复杂的、暂时无法解决的场景里。
从这个角度来看,二楼展厅里艾瑞的作品则有意要唤起观者的个体感官。墙上的纸本墨笔绘画让我想到禅绕画,线条构成不同的空间暗示,某种程度上指向绘画者的身体轨迹。而空间中央可以自由组合成相视或相背形式的四把椅子(《金刚波椅》,2025),坐在上面,我们很难不感受到他者和自己共处一个空间的关系。与楼下的影像相似,这组椅子也提供了一个抽离现实的空间,当人们进入其中并注意到自己的心绪变化,也许就找到了进入某种内在空间的途径,而这种内在空间就是通往信仰的内核。
文/ 姚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