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梁远苇:石榴
北京公社|Beijing Commune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内
2013.03.21 - 2013.05.18
梁远苇在北京公社最近的个展“石榴”中呈现的一系列作品,可以在整体上视作“一件”作品,它的每一个因素牵引着观众穿越一组假设、观察、发现以及一种基于科学性方法与实验的创造性过程。
艺术家将其2004年的作品《意义》作为假设,在一系列题目相同的研究中重复了它的形式感 。这件作品包括四张发生在发皱的铝箔上的小尺幅油画作品,其内部的不同配色方案对比鲜明,足以使对于铝箔的感受产生变化。其用意在于揭示一件物体的意义并不仅仅建立于它的物理性之上,而是同样可归因于其隶属的上下文关系。
她对于假设的视觉再现在其2010年的个展“金色笔记本”中便已有所体现。特别是两幅大尺幅油画作品的并置,介由微妙的花朵图样以描绘叠加的色阶的递增与衰减。色阶将颜色的区域延伸入周围的墙面空间。她使用了除了金色之外的每种颜色的频谱,以渲染金色的视觉效果——一种建立在物理环境与颜色的相对性上的效果。此外,处于高度控制与严密工作流程下的超大版本作品,被图样相同的小尺幅作品所注解,这种对位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缜密的绘画技巧,亦坦露其以一种自我克制与自律的实践作为其根本,而这种实践正建立在梁远苇长期以来在艺术创作中贯彻的自我控制的因素之上。
如果说“金色笔记本”创造了梁远苇的核心艺术实践,并通过对颜色接受的控制来延展了她关于“意义”的表达,那么“石榴”则使这种表达经由艺术家工作过程中不可控因素的引入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石榴”中沿用了与《意义》中相似的方法,艺术家弄皱一片纸,并再将其展平,偏斜的光线进而在皱纸片中呈现出色调不均匀的白色。基于这种观察,艺术家将红色唇膏的颜色图样涂抹在不平坦的几何表面上。艺术家将这些颜色的活力与丰富性与石榴的种子勾连了起来。时光流逝,时间的效应在一个石榴身上得到呈现,同样的,画面的颜色也随着唇膏的油脂在纸面的渗透而发生着改变。这种不可预期的结果——独立于艺术家之手——将由唯一的恒变量所决定:时间。
执迷于这种争辩,艺术家进一步挑战她已创造的体系,她巧妙的要求一位设计师朋友根据由电脑加工的潘通色卡配色系统(Pantone Color Matching System)重新生产这一套颜色作为墙漆。结果是120种颜色样本与展场内原版的《石榴》相映成趣。
由画廊工作人员随机选择的两组新的漆色被布置在《石榴》、120种潘通颜色与《意义》之间,是这个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发展的形而上对应的展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一方面,它们提醒观者梁的基本原则:感知的相对性,那些在“金色笔记本”雅致以及作用于潜意识的作品中流露出的绘画技巧的基础。作为一种艺术家在绘画视觉空间的创造中可能引用的灵感,两组颜色的比例有意暗示了罗德科的颜色的透明域(transcendent fields of colors)。同时,这些标准化的色彩的人工性包含了一种人性能动与参与,这在之前的实践中是缺席的。连同120份颜色样本,它们强调了艺术性再现的接受背景的扩展——一种物理性环境,其中艺术被视为在某种社会环境中不可预知的人类因素的介入。此外,从梁的创作方法的前景看,艺术家已经放开了她对于感知生产的控制,而转为对感知的激发。但如同时间,梁远苇的创作核心却始终如一 。
文/ 贺潇
译/ 杨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