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将在柏林开设工作室
中国知名艺术家艾未未表示,他计划在德国首都柏林设立画室,展示他的艺术作品。
今年一月,他在上海的工作室被拆除。二月份,艾未未在大陆的首次大型个人艺术展迫于政治压力被取消。艾未未所取得的成功几乎全是来自国外。但他并不打算移民德国,而且也不希望他的计划被理解成是逃离中国。他说,中国是他的故乡。他还说:“我熟悉中国。归根结底,我是个中国公民。”
-
2011年成都双年展当代艺术展国内参展艺术家名单确定
3月底,由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吕澎策划的2011年成都双年展主题展之一:“溪山清远:当代艺术展”确定国内参展艺术家名单,大约有40多名艺术家分别以水墨、油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形式的作品回应展览主题,展现当代人的文化生态。据悉,展览还邀请了海外艺术家参展,该部分名单将在不久之后确定。
展览命名为“溪山清远”,是借用了中国南宋时期著名
-
苏德贝尔的《鬼魅》
在苏德贝尔的录像里,似乎没有人能完完全全地活在当下。从2006年《加快》(The Quickening)里靠在六零年代Brion Gysin筑梦机上的18世纪的清教徒, 到2002-2003年《汉斯和格雷特》(Hans and Grete)做白日梦的未成年摇滚歌手,她作品中的人物总是处于某种短暂的神游中。所以,德贝尔做出名为《鬼魅》(The
-
弗杭苏瓦·多斯(François Dosse):《德勒兹与瓜达利》
吉尔•德勒兹和菲利克斯•加塔利已成为历史上最富神话色彩的搭档之一。二十世纪后期热火朝天的几十年,左派语言中充满了他们自己发明的词汇:欲望机器、无器官的身体、欲望流、编码和解码、游牧和分子。68一代人也许已经从街头被赶回索邦,但他们观念在这种有关疯癫与欲望的奇异话语中得以存活了一段时间。在这种话语支持下诞生的政治与其说源自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不如说来自尼采和伯格森。
-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
你不想活了。我也是。乔治•康多(George Condo)的绘画让我们想起了过去的一些熟悉的东西,那是一个容易对狂躁抑郁产生依赖的年代,这种依赖正是记忆的预兆。他在那种久已沉浸在过去的身体的脸上画上了充满敌意的眼睛和错乱的线条,拾起了身体痕迹的碎片,并且让它浮在表面由新鲜变为腐朽,然后再将这些碎片粘贴在被他的全部艺术活动定义为“精神状态”(Mental
-
第五届云之南记录影像展闭幕
第五届云之南记录影像展于昨日闭幕。本届云之南,和渊作品《阿仆大的守候》获得青铜奖。李凝作品《胶带》获幻面奖。黑陶奖则颁发给了毛晨雨的《猪脚 葡萄酒 死亡迅速》。丛峰四个半小时的《未完成的生活史》获影评人奖。画天奖颁发给了《在一起》的导演赵亮。
-
中国卷轴画在法国拍卖会上创下3100万美元高价
在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的拍卖会上,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的一幅卷轴画《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拍出了2210万欧元(3100万美元)的高价。买主为辽宁亿万富翁王健林。
此作品长24米,表现了乾隆皇帝阅兵的情景。最初的估价为500万至600万欧元之间。
当天有包括40位亚洲交易人、机构代表和收藏家在内的300位嘉宾参加了此次拍卖会。
这件
-
东京故事[东京]
3月12日,周五,快到三点的时候,我乘坐的飞机即将在成田国际机场着陆,我来东京是参加村上隆举办的第15届Geisai艺博会开幕式的。但15分钟之后,飞机还是没有落地,依然在城市北面上空盘旋。我向窗外望去,看到陆地上有浓重的棕色烟雾不断升起,我觉得好像是起火了。飞机又盘旋了半个小时之后,喇叭里传来了机长的通知,他说因为地震成田机场被迫关闭了。
-
The Couple Show!
艺术界从来不乏并肩作战的艺术家伉俪,当互为缪斯的艺术家夫妇不仅在生活中纠缠,还要在工作中不断相遇时,又会发生什么呢?沪申画廊的展览《THE COUPLE SHOW!》试图通过将中国当代艺术界艺术家夫妇的作品一同呈现来揭晓答案,正如画廊总监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马修•伯利赛维兹(Mathieu
-
肯德尔•戈尔斯个展
“终局”是南非艺术家肯德尔∙戈尔斯(Kendell Geers)在中国的首个个展,也是常青画廊继索拉科夫(Nedko Solakov)之后引进的又一位后革命艺术家。说到后革命、后社会主义、后乌托邦这些词,仿佛应该是我们伟大祖国艺术家的特长。可惜我们的艺术家难得认真清理现实的前史,他们急于告别过去,反讽、调侃、解构往往成为不约而同的态度。而那些对前史的怀念、纠结和反思,不得不仰赖国外的老哥们替我们完成。
-
慈善家为英国艺术捐赠1300万美元
《美联社》报道:慈善家Vivien Duffield向英国的11家艺术与文化组织捐款1300万美元。Duffield表示,这笔款项将用于建立儿童教育中心。她是Clore Duffield基金会主席,该基金会由她父亲Charles Clore创立。
获得捐赠的单位名单已于周四公布,包括利物浦博物馆、肯辛顿宫、国家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和新马盖特当代画廊。其中最大的两笔各为4百万美元的款项分别给了泰特美术馆和国家剧院。
-
叶凌瀚
“云浪计划”是一次由37位来自杭州和上海的年轻艺术家参与的24小时春季户外艺术实践活动,已于2月24日至25日在杭州郊外一个叫做云浪的地方顺利进行,活动之后的沙龙交流会3月26日在杭州的whohouse咖啡馆进行,相关文献展3月6日至4月10日在上海艾可画廊呈现。活动希望参与艺术家能在自然环境中获得某种释放,在一种轻松的游戏状态里进行交流与创作。作为四个发起人之一的杭州艺术家叶凌瀚讲述了策划及参与活动的体验,还有对活动目的的看法。
-
香港环保艺术展揭幕
香港空气污染严重众所皆知,民间组织“健康空气行动”与40位艺术家合作,举行一场以环保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展出的艺术品由本地及国际当代艺坛上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创作,包括陈家刚、文芳、林东鹏、李展辉及张韵雯等。他们希望透过这次展出,向公众传递空气污染影响健康的信息。
一连
-
51 m2: 16位年轻艺术家
如果在今天做艺术家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变成千万营生中的又一种求生方式,那至少这种方式跟“生活”的距离最难界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五点之前做螺丝钉,五点以后找“自己”,职业艺术家却要以“自己”来保证“工作”的独立和独特。这种由无数可辨度或高或低的特殊“个体”组成的特殊“群体”以及该“群体”的劳动成果究竟具有多大说服力(或者,魅力)?
要认真
-
大卫-沃纳洛威茨(David Wojnarowicz)
对于艺术家、作家、艾滋病活动家大卫-沃纳洛威茨(David Wojnarowicz)的争议似乎并未停息过,在这位纽约艺术圈传奇人物过世后近二十年,新一轮的争议又开始了。 去年十一月,华盛顿史密森学会从国家肖像画廊移除了来自艺术家未完成的电影《我腹中之火》(A Fire in My Belly, 1986-87 )的一个视频片段。肇始之因
-
第一届“阳光华语纪录片奖”于近期举行
第一届“阳光华语纪录片奖”由阳光卫视和阳光网媒主办,是目前为止华语纪录片界第一次网络直选,最高奖金(80万港币)的活动,旨在鼓励全球华语纪录片工作者制作具备多元文化视野的作品,以及鼓励全体公民共同建构社会记忆。
活动将于2011年3月至10月举行,以网投票的形式直接选出决赛评委,以及直接决定两岸三地各类题材的优秀华语纪录片的得奖情况。活动始发地在香港总部,将面对全球华语导演广泛征片。
-
沙迦双年展获奖名单公布
沙迦艺术基金会(The Sharjah Art Foundation)宣布了2011年第十届沙迦双年展获奖名单。为期8周的展览包括电影、表演、音乐和出版物等项目,将于2011年5月16日闭幕。本届双年展的总奖金为3万美元,获奖人包括Trisha Donnelly、 Imran Qureshi、 Rania Stephan、 Rayyane
-
中国超过英国 成为全球第二代艺术市场
据说《欧洲美术基金》报道,目前,中国首次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和古董市场,英国由第二位退居到第三位。2010年,美国继续占据第一名的宝座,占全球的37%。中国为23%,英国为22%。英国艺术市场联盟表示这一数据应引起注意。在欧洲,英国依然是最大的艺术市场,排在后面的是法国。报告也指出,由于欧洲,爱尔兰,荷兰和奥地利即将增加的艺术税收,也导致很多零售商另寻别处,售卖艺术品。
-
徐坦:语言工作室
徐坦的这个项目在OCAT举办的时候,项目的名称已经改变,但是大部分对这个项目略有所知的人,仍然习惯于以“关键词学校”相称,原因可能是“关键词”比“语词”更容易理解,“学校”有着比“工作室”更长久的认知。从“关键词”到“语词”,从“学校”到“工作室”,表面上是一个独立项目进入美术馆体制之内所必须的转变,似乎只有召唤“语言”,才能更好地烘托出“类语言学”或者说“类科学”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