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溢流地”展览现场,2021. 摄影:张才生.

香港

溢流地

Para Site
香港鰂魚涌英皇道677號,榮華工業大廈22樓
2021.08.14 - 2021.11.14

由粗糙的临时建材搭建的中心岛台将展览空间一分为二,呼应了贯穿策展母题的岛屿意象。岛台内部,半透光、带孔洞的帷帐隔出若干影像放映的功能性空间,集中了一组围绕岛屿的历史与现实、虚构与想象的作品。无论是Riar Rizaldi关于爪哇岛殖民历史和科技宇宙观混编的《地球戏剧》(2020)、Travis Jeppesen的“伪博物馆”及其虚构的岛国故事《萨戈西亚标注者:一段人类学插曲》(2021),还是艺术家组合Zheng Mahler关于香港大屿山水牛的多物种感官民族志的调查项目(《水牛 16-40千赫》,2021),都将岛屿认识和呈现为一种在现代性浪潮冲刷下保存了历史经验、现实细节和另类方案的地理系统。展览现场环绕岛台四周的另一部分作品则介入以人类都市文明为代表的种种发展议题,更多与窗外港岛的城市实景相呼应,在某种程度上与岛屿所代表的理想型形成明确的对比。这些感性而直观的创作里也蕴含了重新追寻发展平衡点的视觉隐喻,如王凝慧通过金色陶瓷和镜面反射结合户外景观的寓言式雕塑《无题》(2021),或是陈丽同用沥青碎片现成物和闪粉再次制作的颇具宗教意味的圆形装置《吸收体#2》(2017)。虽非绝对的二分,岛屿与大陆、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对立在这里指向一种对过度攫取资源的新自由主义发展观的普遍忧虑。

上述岛屿与大陆发展观的冲突在填海议题上达到某种高潮。展览名“溢流地”(Liquid Ground)直接质疑了人类行动的盲目,其想法最初源自香港的“明日大屿愿景”计划,该计划试图通过填海将一连串小岛改造为空白而抽象的新大陆,却同时颇具讽刺性地面临未来生态恶化海平面上升随时被淹没的危险。必將沉入水底的土地如何再次升起为人类可共同行动的家园,尤其是在末日情绪越来越强烈的当下,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激进的变革力量,既有别于试图用单一图景拉平所有地域差异的“减法全球化”,也趋避“减法本土化”所带来的部落主义狂热(两个术语均引用自布鲁诺·拉图尔)。而在此次展览上,当代艺术如包裹在气泡中的思想模型和实验,试图松动现实世界过于紧密的板结质地。它可以是个体的观念再造,比如在未来主人(马汀滢与康康)和刘慧德合作的雕塑与影像作品中,人体和爬行动物、石头和金属人造物纠葛,接受液体、排出液体,试图召唤巴塔耶式的身体性,以水平性的姿态重新连接人类与外在;它也可以是微观的社会写实,促进对具体的人类状况的认知,比如李继忠围绕“明日大屿愿景”项目中用砂所进行的档案调查和装置作品《海砂屋》(2021),揭示了香港和广西钦州因为砂石工程而连接在一起的碎片般的社会现实。当艺术被我们策略性地运用,匿名研究小组“土地关系中心”则通过《装置一:论艺术与发展商霸权》(2021)提醒艺术面对的另一种危险和局限,即我们赖以生存和工作的艺术世界也越来越依赖于发展主义本身,以及在更大意义上,为了要抵达策展人和艺术家们所呼吁的共同目的地我们还必须面对的一种被称为政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