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罗玉梅
Tomorrow Maybe
香港九龙弥敦道380号EATON HK4楼
2023.06.03 - 2023.07.02
1963,2023,相隔六十年,中国人说的“一甲子”。古老的纪年法是天体环形运动的某种呈现,过去和未来在齿轮般咬合的时间与空间中重叠。罗玉梅的最新个展“Take me to the River, Draw me a Star”(带我去河边,给我画一颗星)即从这如命运般循环的时空两端展开,展厅也据此划分为三个区域。1963年,香港遭遇大旱,当地妇女围绕新界山顶的清代祈雨碑进行了一场求雨仪式。在三屏录像装置《布罡踏斗》(本文提及作品均创作于2023年)中,我们看到祈雨碑化作数字建模兀自旋转,而艺术家在绿幕前重踏禹步,脚下鹅卵石摆放如北斗星阵。在另一端的2023年,已侨居日本的艺术家与幼子嬉戏中共同创作,捏土造星如造家园(《马特廖什卡》),来自不同时空的世界地图变成不受历史陈规拘束的填色游戏(《星图,1888/1898/1901》)。
在位于这两端之间的“2023/1963”里,除了互相重叠的两片星象(《Star Chart,1963/2023》)以及临摹的敦煌星谱(《星谱》)以外,最突出的还是罗玉梅近年创作中被称为“电影现场”(Improvised Cinema)的工作方法和现场。艺术家在展厅半计划、半即兴地进行行为表演,通过与影像、雕塑、现成物和档案等的互动,完成装置作品的最后形态。在这次展览空间正中央的,即是罗玉梅和声音艺术家林叶合作的一次“电影现场”。铃铛在悬垂或游走中碰撞发声,水滴入盆,球掷出而滚动,现场或规律或意外的声场被合成器捕捉成不断发展的节奏。伴随这种节奏,艺术家在一块黑布上用打孔器制造星图,由缓入急,应声而动,最后将头戴的光源悬于黑布之上,在地面投下一片流动荡漾的星空。这种“电影现场”的展演既解释性地串联起众多作品中晦涩的意象,以身体行动激活视觉,也允许执行者在操练中感受、回应,鼓励制造偏差甚至错误,呼唤新的经验。在罗玉梅历来关心的历史和现实的来回震荡之间,行为表演成为一次收拢漫长时间之流的行动。它强调了“这一刻”的唯一可把握性,从一个充满具身能动性的角度拨动观众对历史和未来的想象。
此次展览中,地理学和天文学的结合显得艺术家的思考维度更加宏大。宇宙尺度下,无力与超然仅一线之隔,如何定位个体和地方的关系变得更加困难,对离散者尤甚,一如那难以准确绘制的星图。但重力不仅连接星体,朝向苍穹发出的占卜和预言也仿佛脱不开重力的拉扯,不断聚拢回到一个召唤行动的现实空间。如何行动,罗玉梅的答案很明确。首先它是关于勇气的,如展览装置中所有的光源都可被轻轻拨动,照向赤道的光线只需勇于改变的一举便能呈现新的角度(《赤道/黄道》)。对罗玉梅来说,艺术是一场法事,也是从内在压抑和漂泊失根的现实中不甘宿命寻找向前的路线图。它静待稚嫩之手无视限制的涂抹,静待仍勇于行动的灵魂摇动新铃,去制造一个世界。
文/ 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