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吴山专 + 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从纸到纸”展览现场,2023.

北京

吴山专 + 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

长征空间 | Long March Space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798中一街
2023.11.04 - 2024.04.07

距离上一次吴山专于长征空间的展览“今天后来成为了节日”(由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策划)已逾四年,但那由绘画占满所有墙面、似乎呼应着吴山专本人1986年作品《大字报》的现场仍历历在目。因而在印象中,他们的展览始终都是对其自我艺术信条的某种毫无保留的身体力行:一切艺术品都是例如物,所有“括号”内的空白都有待被(例如物)注入。相形之下,本次展览“从纸到纸”中,以展墙宽度为限,以手稿为单位,两列上下左右等距的编年陈列,使得现场看起来极为克制。

策展人刘畑在展览介绍文字中尽力避免将这样一场涵盖了艺术家30余年(1991-2023)间创造手稿的展览定义为“回顾”。不无道理,正如展览标题所透露的那样,此次展览除了约600张A4尺寸的纸稿外,并未展出任何媒介化的具体作品。

将两端的括弧分别镜像逆转,再拉进,进而相交,由此得到一个包罗万象的“完美括号”,这是手稿中的第一件。展览由此开启:国际红色幽默、吴的东西、无用主义、多余、超越尺度、一个欣赏、单性、蝶蛙、蔬果乐、观光者、鸟先于和平、劳动力、造句插图、展现中国、黄色飞行、二手水、国际汤、买就是创造、更多、物权、今天下午仃水、Borg、短信、投火者、括旋、温战、某物、图书馆……这些面向极广的创作命题和内容,令人困惑也引人遐想。观众感觉像是被一把拽入艺术家创造的观念或形式黑洞里,又像是陷入经年累月却仍未破解的迷案卷宗中。

因而,曾抱怨两位艺术家创作晦涩的人,如果以为这些展示其工作后台的手稿将提供一份揭密用的档案或者官方解答的简明读本,这样的期待大概要落空。和他们过往那些具体的作品一样,这些手稿中同样充满了日常却如谜的词句和话语、腾转挪移的公式和图画,多得是那些看似无边无际的想象,还有更多思维过程中即时漫溢的“分泌物”。我们当然可以从手稿中找到他们某些旧作的图示、原型或者注疏,可当你自以为某张手稿上的细节破解了曾经的疑案,更多的课题和线头也接踵而至。

与此同时,这些横跨数十年的手稿却又具备令人惊讶的整体感。我所指的,不仅是在实体上它们有着同样的尺度制式和排列规则上的整齐划一,又或者其上文字书写、草图描绘的“风格”始终未有大的落差,甚至那被无差别加盖的“from paper to paper”蓝色印章;而更因为这些于时间上跨度极大的内容,如虫洞般通达,我们总能从不同的角落发现纸间思绪的回响,仿佛彼此跨越时间耦合在了一起:《东西的吴》(1992)预言了《十刑比例》(2023),《来自庞⻉的消息》(2019)凝思着《括旋 有位无置》(2011),《三个修理水管的线人》(2022)对《国际红色幽默公司》(1991)重新造访……这些创作既不可分割为全然独立的系列,其中的概念亦非线性演化的结果,而是仿佛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个内在勾连、机体复杂的巨大整体,只是有待艺术家历时将那已然存在却未明的部分慢慢揭示出来。因而,我们所面对的更像是由600个零件构造起来的展览装置,又或者一场大型思想实验的视觉化现场。

由此,这场没有实际绘画、雕塑、装置“作品”的展览反而更接近吴山专与英格所言说的“物权”和“粉化”中的那种理想状态:仅通过纸这一最低限度必要的中介空间,将他们的诸种观念与思绪平等而纯原地展现出来。在这一意义上, “从纸到纸”或许可视作是两位艺术家一次颇为激进却也恰切的再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