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建构之维
中国美术馆|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2010.08.18 - 2010.09.02
如果说“建构之维”对中国当代艺术尚有贡献的话,那么这种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照当代艺术的连续视角,而非其他。徐冰的版画《自留地》(1987)在今天依然让我们体会到艺术家运用文字资源寻求某种文化差异时做出的努力。汪建伟的《凝视》(2009)、冯梦波的《重启:长征》(2009)流的还是那个时代的血,一副老前卫的做派,但这也意味着与这个堂皇的展厅多少有点格格不入。至于在灯光昏暗的展厅里,满地狼藉的书籍被几台缺乏视觉美感的电风扇胡乱吹动,让人马上想到的是那句名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然后转念猜度,这应该是邱志杰的作品吧,而事实上也是除了他,没人会创作这样的作品。
对于永远处于现在进行时的当代艺术而言,这个展览可被纳入文献展的行列,因为之于当代,它缺乏的是战斗性。那些关于官方与民间合作问题争论不休的声音已暂时消停,这次展览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它是成功还是失败,各家有各的说法,但二十年前曾历经现代艺术大展的前卫老将们绝不会想到,当代艺术在今天会以这种方式达成与体制的联姻,而那时他们喊出的仅仅是“不许掉头”,即便合作,也要做一只牛虻,而不是鹰犬。
关于本次展览的名称“建构之维”,我更倾向于把它视为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宏大建构。回想去年当代艺术院成立,其官方措辞频频体现一种民族主义诉求,这与半个多世纪以来“油画民族化”的精神一脉相承。而这次展览,作为当代艺术院成立后的重大实践,则强调了当代艺术立足于中国当下现实的一面,这又暗合了建国以来从未弱化的现实主义美学基调。
当代艺术是关于现实的美学,但现实却有很多的变种,矫饰也可以成为现实主义。当政治波普暗含的小讥讽在中国美术馆含羞地展露时,这种隔靴搔痒的矫情更让我相信艾未未类似的话,他们赐予你这样说话,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或许在这样的当口,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中国当代艺术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根本的前提,以免沦为一门为政治的艺术、为观念的艺术或是为视觉的艺术。
文/ 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