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交叉口·异空间——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
何香凝美术馆 | He Xiangning Art Museum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
2013.06.01 - 2013.06.30
“交叉口·异空间”作为2013年何香凝美术馆的两岸四地计划,已经是第五届。对两岸四地艺术家碰撞可能性的想象,以及潜藏其中关于意识形态之间的边界与模糊,似乎更多根植于珠三角自身与港澳台之间特别且难以概述的关系之中。日常生活里身份间的碰撞酝酿着一些呼之欲出但从不明晰的异样感,这些感觉混杂的交叉地带正是这个计划的起点。
可以看出,这个计划并不特定提出某种知识建构的目标:除了项目首届存在各方面的未稳定(例如首届只是设想由两岸三地的艺术家参展),从第二届开始,对策展实施过程细节的关注成为了这个项目突出的方向。第三届的“1+1”里,不同地域艺术家搭配互访工作室创作;第四届“四不像”中,地域差异碰撞的设置变成四地策展人与艺术家的交叉搭配。这些展览以外的策展实践环节,相比展览(作为一种方式)极可能只落为交流之表象的危险,尽管有限但也有效地慢慢积累起关于“两岸四地”更具体可感的现实修辞。
遗憾的是,项目到第五届,并没有深化前面的积累,反而显露出一种疲态。策展人冯博一坦言,“交叉口·异空间”这个主题的提出,更多因为似乎没有别的可选之题;而只有展览作为项目的主体,相比起前几届有意的实验过程,也显得单薄。尽管四地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展出,也让人较直接地感到不同地区艺术家间创作的关注、方式与纹理之相异,然而交叉与相异之间的动感,却被展览这个过于规范的形态消化无几,对主题的承托,只好交付给选取的作品本身。然而由于选取的作品多是旧作,而非针对性的创作,主题“交叉口·异空间”又被分割为相互独立的作品对其碎片化的注释。
项目五届下来,展现为对于同一个范畴对象——“两岸四地”——策展实践的变化对比。“交叉口·异空间”恰好暴露了这个项目的处理关键:策展如何有效承载一个以流动交异为本体的议题?显然,展览作为一种方式,显得负重重重。
文/ 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