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李青,“若比邻”展览现场,2013.

上海

李青:若比邻

LEO XU PROJECTS
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49弄3号,位于乌鲁木齐路与永福路之间。
2013.11.30 - 2014.01.17

风景不再是愉悦之地,它已经变得更人工,更假;而所谓“若比邻”,只是你的想象。整个展览,最值得流连的应该要算《窗棂诗稿》(2013)。如同一场偶发的狂热,“有人”提笔将诗赋在了窗框边上——这是一种双重享受,好比窗外的风景是柔软香喷的面包芯,而窗框是口感带筋,经得起咀嚼的面包边,附赠之物——窗口也不是一般尺寸,像是一个气窗,有明确的栅栏,那种被压制的自由,如一个失意者暂时忘却自己身后的狭窄和逼仄,面对窗缝里的楼厦,草就了一段衷曲。然而诗歌实在太熟悉了,只要看到短短几个字,曼德尔施塔姆的《列宁格勒》几乎从脑海里一坐而起——“鱼肝油”和“腮腺炎”变成了“筋脉”和“睾丸”。“你认出十二月短暂的白昼:蛋黄搅入那不祥的沥青”,变作“牢记十二月的这一天,讨厌的中华烟混合了皮蛋黄。”老曼在诗歌里住在后楼梯,小李则住在亭子间。上海的意象是如此明显,还有“外滩是半个世界的大使馆,银行,太阳寂静!”在Leo Xu Projects的画廊里,窗户处处在在,甚至还可以将窗开出一个10°夹角,陷进了假墙内部。墙上的窗口里浮动出一层风景,即李青油画,他们清晰,又模糊,有点像河岸里的晃动的倒影,但建筑仍流露出一种殖民主义时期的构筑物特点,多立克柱,莨苕花环,窗口飘进了金融银行、酒店这类带有典重、敦厚的构筑物气息,并且迫使我们一起来眺望。究竟是谁需要如此看,在什么地方看,这投注出的视线中裹着一种怎样的情绪,他所在之地的与他所渴望的“对岸”世界是否对称?

进入Leo Xu Projects二层空间,四周赫然暗下来——满世界都是那棵黄山迎客松,它淌着紫丝绒的光泽,呈现丝网版画的效果,波普解放了那棵树(《翠盖笼烟》,2013)。紧接着李青又试图解放另一个经典场景中的男一号。那个三角花园(由桃江路、汾阳路、岳阳路交汇成的中央区域)站着一位著名的俄国人。我注意了一下他背后影影绰绰的梧桐树和昏黄路灯——据说艺术家乘着暗夜在普希金头上一阵忙活——影片中,老普发丝上正汩汩淌落血浆般的巧克力酱(《甜》,单频录像,2013)。世人常嗜法租界为甜,忘却法租界背后的空间嬗变,权力争夺,革命者兵不刃血地入主了人去楼空的别墅。法租界是分裂的,我情愿将“甜”看做“血”的隐喻。当然,李青仍然多情,多情于自己的起点,有一望而知的1980年代符号。在一个装置中,他营造了两尊流通于工农兵铁姑娘的标准像(《轮回记·两个女人(A部分)》,综合材料,2013),圆润且阳刚,但那羊油似的白蜡,以及铺满蜡像跟前的多肉植物,那么扭着、螺旋着,一点点小绿营造出成为一个既温暖又舒服的装置。不过,或许,在这个越来越平的世界里,拿起矛,拿起盾,左右手相博,戳出更多的不痛快来才更令人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