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Jimenez Lai (Bureau Spectacular),“迷失与巡回”展览现场,2015-2016.

深圳

2015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原大成面粉厂及8号仓库,蛇口港湾大道与松湖路交叉口
2015.12.04 - 2016.02.28

每一个双年展(三年展)沸腾的思想派对启幕前,恐怕都有令人瞠目的前夜。2015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正式开幕前一天,某些展区和空间还在大肆刷胶、切割瓦楞板、堆叠装置,这也许应该被视作深圳现场的一部分延伸:在Aaron Betsky主持的“3D拼贴的城市”案例分享环节或刘珩主持的“珠三角2.0”的环节现场,蛇口港周边那持续传来的打桩声同样在场。

本次蛇口工业区原大成面粉厂和8号仓库是本届深圳展场的主展区。攀上钢架楼梯,进入五个连续的圆柱形筒仓后,一旦发声,回声便充盈其间,产生一种沉入宇宙洪荒的错觉。除筒仓一层摆放的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提供的改造方案文本外,筒仓依旧还是那个筒仓,利用亦有限。一层“3D拼贴城市”更倾向视觉感官。令人印象颇深的是Rob Voerman的作品《混沌深圳》(Shenzhen Entropy,2015)。其外观看似一个丑陋并布满凹陷孔洞与黑屏的球体。一旦打开那道约60厘米的木门,视觉便会像一瓶液体那样被摇晃一下,稳定片刻后,继而分辨出那面巨大的“黑屏”(黑色树脂玻璃)是透明的,“屏幕”上映射的敦实的混凝土柱体并不是“假象”,而是8号仓库内的建筑构件。内外的界限,似有实无。房间内很暗,布置有桌椅柜以及几盅玻璃杯,这个勉强可以被称之为“家”的地方,因彩色玻璃的应用而使这洞穴般的内景获得了一丝梦幻的光线。Voerman自述该作品与深圳数以百万计的外来打工者相关,但在流动和脆弱中,何以为家?

二楼“激进的城市”学术取向较强。Interboro Partners的《排斥与包容的汇集:海滩之争》(Arsenal of Exclusion and Inclusion: The Battle for the Beach)研究内容颇具启示:一个公有的海岸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不断撕扯,被个人与不同城镇侵蚀与圈划。私人房产主打出“私人海滩”标识,将外来者请出公有之域,把海滩入口乔装为前院,各城镇间也要求不同的海滩通行证,自由漫步被遏阻。Manuel Herz建筑事务所的《西撒哈拉国家馆》(Camps of the Western Sahara)以砖墙砌围出一个独立的空间,墙上还张悬着一副全球难民营的分布图。其研究著作《FROM CAMP TO CITY》展示于案头:在阿尔及利亚难民营,居住着来自西撒哈拉的难民(人们称他们Sahrawi),他们因摩洛哥占领其领土而被迫流离于他国土地。墙上展示了该地域的建筑集群和图景。16万难民,40年的居住时间,帐篷和夯土建筑错杂于地表,临时性建筑与失效的土地所有权,以及政治与规划构成的张力复杂地绞缠在一起。

而当所有人以为处于双年展现场一角那些不太起眼的企业展厅,一定是商业宣传的注水货时——它们以廉价、方便运输的集装箱形式出现——一部某地产商投资的纪录片却引起我的注意。在成熟的剪辑和叙事下,深圳城中村白石洲被缓缓打开:通过展示它的巷道、夜间美食以及纪录那些居住或已离开的人群故事。拍摄该片的机构是“左氏文化传播机构”,根据其网站显示,其业务的很大部分是为地产商开发和城市改造事件背书,与此同时,这个专业团队爬梳、纪录着深圳城市罅隙中的人情冷暖。

城市化,早已将城市变成了一个没有边际的原生影棚。这部纪录片本身即是深圳高速城市化的压缩,被打包进了彰显深圳正处于城市化巅端、宣告蛇口将处于全球贸易前缘的节日场阈;同时又作为地产经济的一次重复动作、不加批判的客观纪录,但从另一个侧面将城中村内部流动着的大量个体带到了现场。那些个体是不在场的“在场”,只能被框限在凝固的镜头前发言,其细小和卑微,与节日、话语权愈发拉开差距,是那个现场最为荒谬和矛盾的所在。纪录片也只能在UABB现场看,因为对于“将拆”传言已久的白石洲,那只“正式拆除”的鞋子毕竟还没有落下,有些事情依然不那么方便。而UABB现场以及宣传文本中意欲呈现的“现场”,深圳蛇口港的现场,以及我所亲临的白石洲内部鸡鸭人家同住但有序运转的现场,这所有的现场都令你必须试着从个人化的视角出发,去调试他们之间的差距,获得一种链接双年展场内和场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