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78 results for: 徐冰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11.29

    陈晓朋:过渡/映射

    黄亚纪

    当来到台北新建完成的地铁共建百货,可感觉一股强烈的形式感,这些形式来自灯光、建材、色彩、商品,如同东京六本木新城、中城,符合我们所期待的舒适-所谓的舒适,也变成一种形式。我不禁想起在这全球化社会中,继续创造 “不同”的可能机率,但是奇怪的是,没有人将其视为二十一世纪的泰勒主义(注:泰勒主义是二十世纪兴起的生产标准化,将生产流程切割为可分析学习的简单动作,已达到科学管理与大量生产),这一波形式化与标准化从生产跨入消费,已经渗入我们的经验与感知。

  • 所见所闻 DIARY 2010.09.16

    来自历史的风 [北京]

    任兰

    2010年9月9日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里,设立于香港的亚洲艺术文献库(AAA) ,携手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示他们共同的成果——文献库的“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 当代中国艺术”计划,以及MoMA 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这两个纪实项目通过记录、收集和翻译重要的论述、原始素材和文本,企图复原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来的发展轨迹。

  • 新闻 NEWS 2010.08.26

    “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当代中国艺术”及《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联合发布会即将召开

    亚洲艺术文献库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刚完成两个纪实项目,两者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艺术皆大有裨益。它们分别是亚洲艺术文献库的“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当代中国艺术”计划,以及MoMA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2010年秋,文献库将与MoMA在中国各大城市和纽约联袂推出项目成果发布会。这两个项目意义重大,它们通过记录、收集和翻译重要的论述、原始素材和文本,以集中探讨当代中国艺术三十年来的迅速增长和发展。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8.27

    建构之维

    蒲鸿

    如果说“建构之维”对中国当代艺术尚有贡献的话,那么这种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照当代艺术的连续视角,而非其他。徐冰的版画《自留地》(1987)在今天依然让我们体会到艺术家运用文字资源寻求某种文化差异时做出的努力。汪建伟的《凝视》(2009)、冯梦波的《重启:长征》(2009)流的还是那个时代的血,一副老前卫的做派,但这也意味着与这个堂皇的展厅多少有点格格不入。至于在灯光昏暗的展厅里,满地狼藉的书籍被几台缺乏视觉美感的电风扇胡乱吹动,让人马上想到的是那句名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然后转念猜度,这应该是邱志杰的作品吧,而事实上也是除了他,没人会创作这样的作品。

  • 新闻 NEWS 2010.05.26

    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徐冰荣誉博士学位

    徐冰工作室宣布,在2010年毕业典礼上,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徐冰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曾经授予的荣誉博士的名单中,可以看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雕塑家亨利•摩尔、爵士之父杜克•艾灵顿、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等人的名字。今年荣誉博士学位的获得者还包括美国历史学家Bernard

  • 所见所闻 DIARY 2010.04.18

    改造历史[北京]

    任兰

    潮流兴对当代艺术盘点,4月,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开馆展就题为:“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进程•绘画篇”。5月4日,另一场大派对,是“改造历史•2000年—2009年中国新艺术”开幕式。

    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此次展览,囊括了九成你应该知道的中国艺术家,达到创纪录的

  • 新闻 NEWS 2010.02.04

    韩国艺术家Debbie Han获第六届杰出亚洲艺术奖(Sovereign Asian Art Prize )

    99艺术网讯:韩国艺术家Debbie Han凭借作品Seated Three Graces(坐着的三女神)获得了第六届Sovereign杰出亚洲艺术奖。

    Debbie Han以两年时间完成了Seated Three Graces,作品描绘了三位裸体女性席地而坐的形象,宛如大理石雕塑。艺术家首先拍摄了亚洲女性的真实体态,添加上古典的头像,再以数字渲染技术创造出大理石雕塑的效果。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11.01

    另一次碰撞 [北京]

    任兰

    2009年10月10日中午,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在尤伦斯艺术中心举行了一个讲座,盛名之下,座无虚席。

    这位因“亚洲土地”艺术计划而广为中国同行所熟知的艺术家,此次是在常青画廊呈现自己在北京的第二个个展。第一次是“亚洲土地”的巡回展,展出地点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艺术空间”。当时展出了安东尼•葛姆雷与几百位广州象山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制造出的二十二万个手掌大小的红土泥人。“那是一个集体性的项目,而这个展览(“另一个奇异Another

  • 新闻 NEWS 2009.10.12

    Artes Mundi奖入围名单揭晓

    日前,八位艺术家入围Artes Mundi奖,这是英国最大的的视觉艺术奖项。入围者包括以色列的Yael Bartana,秘鲁的Fernando Bryce,保加利亚的Ergin Çavusoglu,俄罗斯的Olga Chernysheva,中国台湾的陈界仁,吉尔吉斯斯坦的Gulnara Kasmalieva 和Muratbek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9.01.15

    艾未未:纽约1983-1993

    景晓萌

    露天摇滚音乐会;街角的流浪汉;抗议不公正待遇的示威游行;陈凯歌、徐冰、何多苓……这里是艾未未眼中的1980年代的纽约东村。

    那个时候,艾未未还是一个纤瘦的小伙子,自拍照里流露出年轻人特有的敏感。有那么多中国艺术家聚集在先锋艺术的中心——纽约东村,在拮据的生活中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物质生活的匮乏似乎更能衬托出精神生活的饱满:照片中有些是

  • 杂志 PRINT 2008年12月

    北京现场

    Colin Chinnery

    曾经看上去了无生气的北京,在2008年却散发出了新的光彩。那布满钢筋水泥的地带在奥运粉刷工程的魔力下,洋溢出一派活力四射的气息。除了改善市容和资金流动外,时间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财富。跟随着奥运的脚步,北京有着足够充分的时间,以缓慢而开阔的步伐向前迈进,这番盛事带动的热情,似乎久久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没有散去。今夏这场国际大亮相后,我们依然可以在此感受到一种特殊的节奏和空间体验。时间已过去了很久,中国式“长时段”的物质残余依然在空气中徘徊。当一座城市连空气中都负载着历史性的机遇时,这将意味着什么呢?这番浓厚的乐观主义,甚至也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种情势下,又如何去创造意义、找寻意义呢?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12.03

    目标的重影 [北京]

    任兰

    11月29日,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李青个展“重影”开幕,策展人朱朱。

    当我走进空间,发觉自己像一个在下午四点半就把自己喝大了的酒鬼,周围事物均成双成对。如果说艾未未是一位排比句大师的话,那么李青无疑是对偶句大师,有上联,必有下联,出手成双。他的和金江波相近的空旷、全景式的摄影作品,或可视为横批。

    浏览了一下李青绘画的题材,大约可分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8.06.29

    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

    Defne Ayas

    在文化奥运和高科技奥运的主导下,张尕策划的这场新媒体艺术展在时间上恰好契合了奥运年。在技术合成日益凸显的当代社会和全球文化共同作用的景观下,展览意在激发并促进艺术领域所产生的全新思考模式和创作方法。新闻通稿中表明,“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是政府支持下北京奥运年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而同时,众多国际知名的文化基金会和媒体艺术机构、博物馆也支持并参与其中,其中包括纽约MOMA和奥地利的Ars

  • 新闻 NEWS 2008.04.25

    印度艺术家N.S. Harsha 获得Artes Mundi奖

    据BBC报道:印度艺术家N.S. Harsha,日前击败了其他八名通过初审的同行,获得了曼迪艺术奖(Artes Mundi Prize)。Harsha以印度精致的微图画法所创作出来的画作,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对印度的文化传统提出了置疑与挑战。该奖奖金4万英镑,由威尔士的众多组织给予支持,如威尔士政府,威尔士艺术协会,卡迪夫协会等。之前获得该奖的有中国艺术家徐冰,芬兰艺术家Eija-Liisa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3.11

    艾未未——别告诉我 [纽约]

    Dawn Chan

    就在上周六艾未未在Mary Boone画廊的展览开幕前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好奇究竟哪些人会出现在开幕展上。我个人倒是希望他能带一批中国同胞过来,就如2007年他做的纪录片那样。也许他让他们挤在画廊前台后面的狭小空间里,或者画廊架子上的目录间,谁知道呢?虽然来道贺的人,有很大一部分跟中国和中国海外的艺术有瓜葛。但事实并非我所猜测的这般。实际上很多出席的人,都直接或间接地都受到了艾未未的影响。比如正在门口吸烟的张洹,戴着帽子,一副不恭的嘻哈男生的行头。如果Marina

  • 新闻 NEWS 2008.01.10

    艺术家徐冰出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2008年1月8日上午,中央美术学院网站的美院快讯刊登出了题为《我院面向国内外公开选拔副院长工作圆满结束 徐冰同志就任我院副院长》的公告文章,正式宣布艺术家徐冰任副院长。院长潘公凯在会上发表讲话,对之前身为国际知名独立艺术家的徐冰大胆参与我院公开选拔副院长的创举表示钦佩,并对徐冰的到任表示欢迎。徐冰同志在会上发表简短讲话,表示感谢教职工的信任与支持,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他的工作。他表示尽自己所能为美院服务,为实现美院国际领先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 所见所闻 DIARY 2007.11.07

    回到未来 [北京]

    Mathieu Borysevicz

    上周五早上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地标AT咖啡店,有人哝哝嘀咕:“我听说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要来啊。”当然,中国当代艺术所发出的各种嗡嗡之声早就流传开而且甚远,但是这确实也是一个让人招魔的可能性。我们隔壁一桌子,美国Hammer美术馆的策展人James

  • 杂志 PRINT 2007年夏季

    某种真实的生活:艾未未的艺术

    田霏宇|Philip Tinari

    “明星”艺术家艾未未在第十二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上的参展作品名叫“童话”(Fairytale),但国内许多人刻薄地称之为“黄祸”。作品的初衷很简单:通过以艾未未新浪博客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庞大社会网络,召集1001个中国人,发给他们相应的衣服和行李,然后集体飞往卡塞尔。在6月16号文献展开始后的三个月内,这批人白天可以在卡塞尔城里到处转悠,晚上到一家老纺织厂落脚,艾未未在那里设计了临时居住区,并为每个人准备了竹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