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1852 results for:

  • 新闻 NEWS 2010.04.10

    大都会美术馆将展出毕加索拒认作品

    《纽约时报》报道:毕加索拒绝承认的作品《色情场面》(Erotic Scene,也称“La Douleur”或“痛苦”)表现了一个女人将头置于一个年轻男子的膝盖之间。他告诉他的朋友和自己的传记作家Pierre Daix:“我画得越来越糟,但这是朋友们的调侃”。这幅画于1982年进入大都会美术馆,并被保存在库房中,从来没有上过大都会的墙。今年4月27日,这幅画将在大都会三百幅馆藏作品展上首次和美国观众见面。

  • 所见所闻 DIARY 2010.04.09

    感官世界[北京]

    任兰

    2009年4月的第一个周末,一系列展览中至少有三个都与“感官”有关,或者说“玩身体的”。

    4月2日傍晚,“唐人当代艺术中心”,泰国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的个展《别干了》正在举行闭幕式。在1月9日的开幕式上,Rirkrit请来的师傅曾为观众奉上豆腐脑和油条。这天的闭幕式上,Rirkrit围着白围裙,在制砖机附近逡巡,视察排着队缓慢通过炉膛的羊腿、烤鸭们。策展人吴承祖则在展厅另一头戴着耳机打碟。泰国香料的气味弥漫展厅。

  • 新闻 NEWS 2010.04.08

    杰夫•昆斯将为宝马设计艺术车

    《华尔街日报》报道:杰夫•昆斯(Jeff Koons)揭晓了他为下一台宝马艺术车的设计方案。从1975年亚历山大•卡尔德(Alexander Calder)设计的第一辆艺术车开始,宝马公司就和艺术家展开了合作。

    1976年,纽约艺术家弗兰克•斯特拉(Frank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4.08

    岗上淑子作品个展

    Annie Buckley

    一只戴着白手套的手,将一个小脑袋扔进一个打开的提包里;旁边,一具没有身体的金发美女从街灯柱旁半张着嘴巴向外注视着,好像在说着什么。破晓的曙光,抑或夜晚的灯光,两幢建筑物的黑影之间…这只是岗上淑子十一幅黑白图片拼贴画中的一幕场景而已;每一张都构思巧妙,笼罩着超现实的色彩,好像一幅令人恐惧而又不可思议的活体画。

    岗上淑子在

  • 新闻 NEWS 2010.04.06

    大卫•斯里维卡(1914–2010)去世

    《纽约时报》记者Margalit Fox报道:纽约抽象表现主义画派最后的成员之一大卫•斯里维卡(David Slivka)于上周日去世,享年95岁。据他多年的同伴Joan Ullman Schwartz透露,他去世于曼哈顿的家中。

    斯里维卡主要采用木头、金属和其他材料创作雕塑,这些诙谐的作品往往有着非常讲究的比例。另外他也创作油画和纸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4.04

    出云南记

    段凌宇

    二十多年前吴文光拿起摄影机开始《流浪北京》的拍摄时,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已为当代中国这一特殊的艺术现象和艺术群体——北漂艺术家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录。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是世界各大艺术节的常客,离开与回归似乎对个人生活和艺术创作都不再如此重要。近日由云南籍艺术家叶永青策划的群展《出云南记》重新唤起了我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迁徙”和“

  • 新闻 NEWS 2010.04.04

    巴巴拉•克鲁日将为安大略美术馆正面创作实地艺术项目

    安大略美术馆迎着Dundas大街的正面即将易容。为了迎接“CONTACT”摄影节,安大略美术馆委托美国艺术家巴巴拉•克鲁日(Barbara Kruger)创作一件大型的公共装置作品与该美术馆标志性的玻璃外墙相配。这座占地一个街区的美术馆从McCaul大街一直延伸到Beverley大街。

    这件装置与今年“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4.04

    丹尼斯•奥本海姆个展

    Annie Buckley

    1969年夏天,丹尼斯•奥本海姆(Dennis Oppenheim)在米兰的Yvon Lambert画廊首次展出了新作品;他行走在城市里的脚步声形成的原声背景,也出现在这场展览中。这件作品促使了奥本海姆从大地艺术转向了更为私密的身体关注。在《Reading Position for Second-Degree Burn,

  • 新闻 NEWS 2010.04.02

    芝加哥美术馆缩短营业时间

    《纽约时报》Kate Taylor报道:为了节约开支,芝加哥美术馆开始对其几个场馆的营业时间分别进行了1-2个小时的缩减。美术馆公共事务部门副主任Carrie Heinonen表示,目前该项目正处在实验阶段,一旦确立将为该机构每年节约15万美元的开销。另外她还说,目前为止美术馆并没有收到观众的抱怨,因为他们没有减少最受欢迎的展厅的营业时间,比如展出印象派和爱德华•霍珀(Edward

  • 杂志 PRINT 2010年4月

    秩序的召唤: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托马斯•克劳、麦克•陶西格、希尔维亚•罗廷格 | Thomas Crow, Michael Taussig, and Sylvère Lotringer

    很少有人能像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那样对我们的世界观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他将语言学理论运用于人类学领域——如《亲属制度的基本结构》(1949)、《忧郁的热带》(1949),以及《生食和熟食》(1964)——从而产生了结构主义的模式,这种模式永久性地改变了艺术史、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21世纪头十年,他关于全球文化以及交往模式的思考更是举足轻重。列维斯特劳斯于去年10月以百岁高龄去世,我们邀请了艺术史家托马斯•克劳(Thomas

  • 杂志 PRINT 2010年4月

    图像的第三次生命:约翰•斯蒂扎克的艺术

    Martin Herbert

    马丁•赫伯特(Martin Herbert)论约翰•斯蒂扎克的艺术

    有些照片令人不悦,但艺术家的处理又游刃有余,这样的照片是幸运的,因为它们因此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在这个空洞的时代,灵魂的净化往往卷入商业的浪潮,尽管跳蚤市场、古玩商铺和旧货店里也不乏印刷品与复制品。但大部分照片都是转瞬即逝——而约翰•斯蒂扎克(John

  • 杂志 PRINT 2010年4月

    波普中的女性艺术家

    凯利•莫亚 | Carrie Moyer

    在过去的几年里,对女性艺术家创作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很多惊喜---对于我们如何思考过去、如何在当下创作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最近的这场展览,称得上令人惊艳。为了找到女性艺术运动新近的源头,我们有必要来看一看波普艺术。

    《魅惑颠覆:1958-68之间的女性波普艺术家》 (Seductive Subversion: Women Pop

  • 杂志 PRINT 2010年4月

    巴黎播报

    艾玛•拉韦妮 | Emma Lavigne

    这段时间,“在巴黎生活工作”这样的字眼出现在很多艺术家、策展人、画廊家、评论家的履历表上,而这也不是“在巴黎谋生等待时日去柏林或其它地方工作”的委婉托词。这恰恰是向世人自豪地宣布一个事实。借用大巴黎宫三年展的题目《艺术的力量》(赞美了高卢人的创造性)来描述这一现象,也就是说,艺术的力量正在巴黎复苏。当然,形势还并非一片大好,近日关于艺术家和新画廊囊中羞涩的一项调查也更加证实了这点。不过,去年九月在Carlos

  • 杂志 PRINT ISSUE 2010年4月

    2010年4月

  • 新闻 NEWS 2010.04.01

    麦克•纳尔逊将代表英国参加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

    《Guardian Blog》的Charlotte Higgins报道:麦克•纳尔逊(Mike Nelson)将代表英国参加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纳尔逊1967年出生于英国的拉夫堡,2001年获得Paul Hamlyn奖,并两次提名透纳奖(Turner Prize)。

    纳尔逊经过了艺术专家小组的评定,这个小组的成员来自英国各地,而且

  • 新闻 NEWS 2010.03.31

    查理斯•赖斯坎普(1928-2010)去世

    《纽约时报》记者威廉•格兰姆斯(William Grimes)报道:学者及艺术收藏家查理斯•赖斯坎普(Charles Ryskamp)于周五在曼哈顿去世,享年81岁。他曾担任过纽约最富盛名的两家小型博物馆(Pierpont Morgan图书馆和Frick收藏博物馆)的馆长达30年。他曾在曼哈顿、普林斯顿和新泽西生活。Frick博物馆现任馆长L.Poulet透露,他死于癌症。

  • 采访 INTERVIEWS 2010.03.30

    徐文瑞和杨俊

    Arthur Ou

    经过五个月紧张的筹备工作,由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文化活跃分子创办的独立机构台北当代艺术中心,于2月27日开放。两位创办人徐文瑞(Manray Hsu)和杨俊(Jun Yang) 向我们讲述了这个项目的缘起。

    建立这个空间的想法源于杨俊

  • 新闻 NEWS 2010.03.28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获得201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美联社报道:日本建筑师组合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与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因采用日常建筑材料创造了流动、梦境一般的轻盈空间而获得2010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

    54岁的妹岛和世、44岁的西泽立卫与Frank Gehry、 Rem Koolhaas、 Renzo

  • 所见所闻 DIARY 2010.03.27

    在时间中行进[沙迦]

    Kaelen Wilson-Goldie

    沙迦一年一度的三月会议(March Meeting)举办至今已是第三届。今年会议的大明星是一个叫做Barrak Alzaid的年轻行为艺术家。在会议进行的三天期间,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依靠两块用粉红荧光笔写成的小小标牌——一块上写着“还剩两分钟”,另一块上写着“请停!”——将五十个发言人和两个主题发言人(文学学者Abdelfattah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3.27

    景•悟

    袁菁

    董文胜长幅《无关紧要的一天》、《花园里的男人》飘散出极其浓重的“墨”味。照中,墨绿、黑的色彩略显抑闷,但内涵金属感。篇幅中的素材,比如汤汤水域、太湖石,或园林、鸟笼,无不渲染着传统文化的底子。但更为夺目的是,那种镜头外的极强故事性。《无关紧要的一天》里那块高高托起石头的姿势,除了勾连传统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精神没顶之际,功败垂成的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