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4 results for: 黄小鹏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1.10.15

    别杀我,我还在爱!——向黄小鹏致敬

    笪梦娜

    “别杀我,我还在爱!”不是一场严格意义上的回顾展,正如开幕当天座谈会上黄小鹏的学生和挚友回忆起他生前故事时情不自禁的哽咽所示,展览里涌动着太多与“客观评价”无关的情感。尽管如此或者正因如此,这场规模绝不算大的展览对黄小鹏创作实践中若干重要阶段的研究、呈现、重制和回应显得轻重有致。

    展览开篇用黄小鹏的两件代表作准确地提示了贯穿于他整个创

  • 专栏 COLUMNS 2021.02.24

    多余的自由

    采访 / 郭娟、杜可柯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个人都认为黄小鹏最适合的是在大学教书,但广美没有给他这个机会。2012还是2013年,学校把他开除了,也没有什么理由,小鹏属于外籍老师,学校随时可以让你走人。这件事对他来说算是个打击。他在教育里有成就感和乐趣,而且他很爱广州这个地方。他也确实能影响到年轻人。

    我在美院读大一的时候已经想退学了,小鹏来了才继续下去的。我

  • 专栏 COLUMNS 2021.02.21

    转向新的教育场景

    采访 / 卢川

    第五工作室

    我于2008-2012年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黄小鹏是第五工作室的主持老师。我虽是第二工作室的,但他的课堂比较开放,没有很强的课时概念,随时可以加入,所以我很多时间都在第五工作室活动。他对那些对艺术感兴趣、对现场讨论的问题感兴趣的人持有最大的宽容态度,也会邀请他的选修课学生参加五工作室的展览活动。他也会对学生做的事情给出认真的回应和批评。在这种没有太多规划、条框的环境下,我们会有更多自组织、自发的心态去做一些事情。

  • 专栏 COLUMNS 2021.02.18

    双向观看

    采访 / 杜可柯、郭娟

    我从2006年开始教书,教的第一届学生是2004级的,以前学生都叫我凡哥,只是最近年龄大了以后,距离出来了,有些学生非要叫我老师了。但我一直比较喜欢四川美院老校区的一个习惯,就是师生平等、创作自由。很多问题上都是大家一起看,一起参与。课后学生会来找我,或者我们一起去酒吧,去茶馆,在一些我们自己组织的小型活动里共同交流和做事儿。2016年,我开始在广东忙自己的项目和拍摄新片,这种课外活动基本就停了。

  • 新闻 NEWS 2020.10.07

    黄小鹏(1960-2020)

    2020年10月6日,艺术家黄小鹏在柏林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0岁。

    黄小鹏1960年出生于山西,1983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后留学英国,于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起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的先行者和实验者,黄小鹏于2005至2012年间担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第五工作室是国内最早以“当代艺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单位之一。此后,他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特聘教授,在香港浸会大学任院士,他也是广州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创办人之一。

  • 采访 INTERVIEWS 2018.01.03

    黄小鹏

    翁欣欣

    黄小鹏是“中·非”项目广州小组的成员之一及负责人。他试图通过这个项目来让人们关注和理解生活在广州的黑人,而不是选择“屏蔽”这些与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异乡人群体。在这个项目中,艺术家们通过不同方式来展现非洲人和中国的连接,期间的方案讨论也成了项目的作品之一——《美丽就在于复杂之中》。该项目今年已在莱比锡当代艺术馆(GFZK

  • 所见所闻 DIARY 2017.03.27

    广州对冬天没有记忆

    李筱天

    广州对冬天没有记忆,经过几次入冬失败,好像直接进入阴沉、潮湿的回南天,一段日子见不到阳光,街上都是落叶。三家画廊选在了3月17日下午开幕,前一天,朋友提醒我要规划好逗留的时间和路线。我在怡乐路下了出租车,自从博尔赫斯书店及其艺术机构、录像局搬离后,这条路就剩下广州画廊,和行踪隐秘的副本制作。过马路时,我看见广州画廊的新经理张立往楼上张罗饮料,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新近结束了在河源老家的儿童画班生意,至此,广州画廊的运营团队几乎都由艺术家组成。金乐大厦商住一体,外貌看起来价位也应该亲民,孙文浩的个展“南亭-广州-深圳-下一站巴塞尔”

  • 专栏 COLUMNS 2016.02.04

    黄小鹏:2015年度最佳阅读

    黄小鹏

    拉斯卡罗利-《私人摄像机》

    这本书使我想起参加过的展览“Never Go Out Without My DVCam”。第一人称“我”,首先是一种有别于工业化生产的自传式表达形式,而具有“结构和概念的逾越”、“跑题的、好玩的、矛盾的和政治的”边缘性另类散文电影和录像,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觉醒和自我肯定的政治行动。本文探讨了自60年代延续至今的作者式、实验式、激进式非虚构先锋电影(包括以影像记录的日记、游记、札记)的传统,从理论、实践、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包括阿伦•雷乃、戈达尔、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4.03

    我叫阿史

    杨紫

    2013年,冯伟敬、朱建林、史毅杰三人在广州创办《冯火》月刊。这本薄薄的杂志由打印机印刷,售价一元,从未随通货膨胀而涨价。内容似与广州青年人的生活关系紧密,其中不乏插科打诨的成分。2014年,《冯火》系列漫画“我叫阿史”面世,这部多格漫画以阿史(杂志创办成员史毅杰)与《冯火》成员的导师黄小鹏为主角,两人聊得多是艺术圈的现状,挖苦讽刺之余又不乏自嘲。2015年,同名展览“我叫阿史”于OCAT西安馆举办,而漫画《我叫阿史》成了这次展览的素材。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3.21

    土尾世界——抵抗的转喻和中国国家想象

    武漠

    作为Para Site搬迁至北角新空间的开幕展,强烈的讽喻特征贯穿在“土尾世界——抵抗的转喻和中国国家想象”当中。“土尾世界”来自广东雷州方言,那里的人们以此自嘲“天高皇帝远”的状态,然而越是这种中央权力难以触及的地域,似乎越有可能存在超越民族主义统一叙事的活力。正如展览中胡向前的《土尾世界之演讲》(2015)所显示的,艺术家以成功人士的形象回到家乡雷州的中学操场发表演讲,他“热情地”模仿着励志讲座的措辞方式和身体语言,大谈如何发挥个人力量去追求梦想,讲台下的中学生们却鲜有共鸣。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04.06

    贵气与积极

    杨北辰

    从去年开始,“西岸”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频繁出现的一个关键词,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徐汇西岸艺术品保税港仓库等等,即使有如“功甫贴”一般稍带“负面”色彩的新闻,但似乎都在间接预示着即将发生在此处的事态有着不同寻常的速度与强度。随着艺术及其相关事件与人群在此不断地聚集与停留,随着一栋栋巨型美术馆建筑在曾经的工业遗址上拔地而起,徐汇滨江这一狭长地带开始变得越来越“真实”。北票码头,龙华机场,南浦火车站……遗址开始回魂,被注入新的资本能力,过去仿佛成为未来的起点——放眼中国,唯有上海有此种“化腐朽为神奇”、将城市自然生长与衰败的规律彻底颠覆再重新洗牌的实力。

  • 采访 INTERVIEWS 2013.02.10

    黄小鹏

    杨北辰

    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HB STATION: Contemporary Art Research Centre)作为立足于广州以及珠三角的当代艺术学术平台,试图在社区在地实践、学术建构以及当代艺术的知识生产方面进行某些带有激进意味的实践。目前黄边站由艺术家黄小鹏与徐坦共同主持。在此,我们邀请两位艺术家分别对于他们所理解的黄边站的各方面要素进行自己的阐释。

  • 采访 INTERVIEWS 2013.02.10

    徐坦

    杨北辰

    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HB STATION: Contemporary Art Research Centre)作为立足于广州以及珠三角的当代艺术学术平台,试图在社区在地实践、学术建构以及当代艺术的知识生产方面进行某些带有激进意味的实践。目前黄边站由艺术家黄小鹏与徐坦共同主持。在此,我们邀请两位艺术家分别对于他们所理解的黄边站的各方面要素进行自己的阐释。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1.14

    当代:在艺术与设计之间

    吴建儒

    “当代:在艺术与设计之间”作为广州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阶段展的第一次成果展示,参展艺术家有黄小鹏、冯峰,以及他们各自的研究生刘茵、郑琦、杨小满和仰民,陈侗在黄小鹏的邀请下也加入了展览。从外部来看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教学成果展,但从学院内部的教学历史来观察,这次展览具有某些敏感的趋势。熟悉广美的人都会意识到,这是广美美术馆首次举办带有明确“当代”指向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