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种“手段”?什么“目的”?
国分功一郎,《从手段中解放》(『手段からの解放』),新潮社,2025,208页。
日本学者国分功一郎的近著《从手段中解放》颇为奇特。标题所提示的关键词“手段”直到论述的中途才出现,而且重要性低于另一个标题中未曾提示的关键词:“享受”。事实上,所谓“从手段中解放”,意思就是“专注于享受”。因此,这本书是一份有关“享受”的哲学考察。如果遵循如今日本图书市场上常见的起名方式,一个更时髦的标题可以是《享受的哲学》。国分没有如此命名这本书,多少体现了作为学者的严肃性。
根据国分在全书开头的交代,本书的问题意识承袭自他在《闲暇与无聊的伦理学》(2021)中提出的一组对立概念,即“浪费”和“消费”。借用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理论,国分将这组概念区别如下:“浪费”的对象是物品,因而总是存在着某个限度,达到了这个限度就实现了满足;“消费”的对象是符号,因而会在消费社会中无止尽地被诱导到新的符号上。用国分的话说,“消费”所不具有、而“浪费”所具有的特征,就是对具体而个别的“物品”的享受。因而在国分看来,要想解决当代消费社会的根本难题——即个人欲望和行为被不断变化的符号操弄——最重要的是“学会享受物品”。
什么是享受?当我们享受某个物品或某个活动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国分认为,西方哲学家从来没有对“享受”这个在人类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行为做出过充分的思考。在他看来,日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