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迟
在“故居”项目之前,何迟从未踏足过散布于北京中心城区的六个外交公寓区中的任何一个。或许,对何迟和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来说,“公寓艺术”的浪漫神话,只是对于某种延续至今的荒诞现实的侧面衬托。这个源自中国当代艺术诞生早期的艺术神话曾经驱策着何迟在城市边缘地带为自己留下一处又一处“故居”。像大多数“北漂”一样,过去的十几年间,他总是走在被迫搬离和下一次搬离之间的路上 。在充当展览前言的同名诗歌里,何迟历数了自己在北京曾经租住过的各处地名,在地图上它们可以连成一个大圈,把外交公寓所在的地段围在中间。可是,过去那么些兜兜转转,积攒了那么多苦或甜的回忆,被迫存下或丢掉那么多蝉蜕似的生命片断,难道无意中只是围着这么一个不相干的中心在绕圈吗? 我不禁冒昧猜测,在外交公寓12号空间驻留的那些夜晚,在俯瞰二环车流的阳台上,何迟是否也这么想过。因为艺术的缘故,曾经,他像一支出了毛病的圆规,沿着这座城市的边缘磕磕绊绊地画圈;也是因为艺术的缘故,现在,他得进入这个吊诡的圆心,在这里打量、回忆和重新走一遍命运曾经推他行进的路线。
在面具的有限保护下,手持抛光机打磨墙壁的何迟,近乎报复一般把自己和整套公寓埋进飞扬、稠厚和无孔不入的墙灰。这是一种蓄意而为吗?在这整饬安宁的套间里,它所提供的矜持的保护,那种作为例外的安全感,以及从窗口传来的柔和的车流声,是否让何迟想起了他的“故居”,那些狭小的、拥挤的、简陋的房间